奔向幸福,追求完整,唱响新教育——新网师《云端论剑》课程过关作业

【新网师过关作业·《云端论剑》课程】

奔向幸福,追求完整,唱响新教育

——新网师《云端论剑》课程过关作业

提交人201306蒋铭国

[email protected]江西省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一、理论综述:新教育追求的课程研发、生命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家校共育、习惯养成、经典阅读等等,背后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新教育怎样的本质追求?它们如何在自己的维度上体现新教育对理想教育的追求?

新教育追求的课程研发、生命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家校共育、习惯养成、经典阅读等等,背后共同点都是帮助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体现了新教育以下本质追求: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新教育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下面就各个主题如何在自己的维度上体现新教育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分列如下:

课程研发:课程以人为中心,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课程的丰富决定着生命的丰富,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卓越课程应该实现新教育实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应该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应该充满惊奇,触及灵魂,生命在场;应该实现知识与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鸣。在新教育课程意蕴中,起点处,是人,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各种可能性;终点处,还是人,是人的问题的解决,是人的幸福完整的实现。这活生生的人,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不断成长,教师不断超越,这正是师生以穿越课程来共同书写传奇的新教育生命叙事。

生命教育:新教育认为,完整的生命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由此构成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构建出生命的长宽高。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是锻造人类生命链环的重要基础。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精神生命之高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构筑人类精神高地的根本手段。新生命教育,即新教育课程体系下的生命课程,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新生命教育必须以尊重生命为根本,重视过程的幸福与完整;以身心舒展为前提,吻合生命节律,凸显个性发展;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石,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家校合作共育。

审美教育:新艺术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知识,欣赏优秀的作品,习得艺术的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思维,拥有艺术的品位,具有艺术的精神,传承人类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新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艺术家,不是艺术尖子的选拔与培育,而是源于儿童天性的自由发挥,注重艺术欣赏力和艺术情怀的培育,通过艺术无处不在的中介作用,为了艺术化的人生目的与境界的教育,注重培养具有艺术精神、艺术思维和健全人格的人。其宗旨是体验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成就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艺术呈现人的美好。艺术教育成就人的美好。从“呈人之美”到“成人之美”,艺术教育是让每个人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的手段;教师是最擅长于“成人之美”的人,首先帮助成就他人、同时在此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成人之美”。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

道德教育:面对新时代全球视野下人才培养的挑战,公民道德建设与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及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新教育人提出了自己的新德育理念,这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基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以新教育道德人格图式为指导,以“十大行动”为路径,引领师生明德至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活动。新德育是铸造灵魂的事业,对于个体生活的幸福完整,公共生活的和谐有序,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新德育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德育的优良传统,提出了明明德(私德)、新民(公德)和至善(大德)的三维道德结构,以及修身、齐家、为公、治国、平天下的新修齐治平五目德育内容。

科学教育:新教育认为,科学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特定的时间对自然和物质世界进行系统地认识、解释的尝试。科学知识的获取和得到承认是基于经验证据的,要依靠观察、实验、模型、逻辑以及数学等方法,科学问题、概念、理论的提出和发现需要创造性思维。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与社会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新科学教育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求真和创新为宗旨,以培养并提升科学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发展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多方合力,通过“做中学”

“读中悟”“写中思”等方法进行的教育。

人文教育:新人文教育,和新科学教育一起共同组成新教育的智识教育课程,它遵循新教育实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宗旨,以培养并提升人文素养为目标,以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多方合力,通过阅读、对话、反思、实践等方

法,协助教师和父母养成人文情怀,帮助学生树立人文观念,学习人文知识,涵养人生智慧,培养人文精神。新人文教育,有着三大特点:一是强调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追求,二是强调课程融合与知识贯通,三是强调阅读、对话、写作、践行的结合。新人文教育,需要遵循全员参与和全学科协同的原则,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的原则,尊重心灵自由与发展审辨思维的原则,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协力的原则。

家校共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宗旨,也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根本朝向。为此,家校合作共育应该遵循目标一致、地位平等、权力均衡、求同存异、机构开放、方法多样、多方共赢和跨界协调等基本原则;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搭建和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委员会、新父母学校、新父母俱乐部、

新教育萤火虫工作站和家校合作共育资源室等平台和载体的作用;需要共读共写共赏,共同的理想和愿景;需要畅通交流渠道,以家校读物、家校互访等方式密切沟通;需要共享多方资源,建设资源室、组建社团、兴建实践基地等等;需要榜样示范引领,积极开展表彰、叙事、学习等多种活动。

习惯养成:无数人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常常忽视比知识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形、更能决定命运的,是一种关键力量——习惯。习惯,就像人类心灵深处的发动机,一旦开始运转,就会悄悄操控着人生。习惯是后天形成,却又集中而准确地体现着人的天性,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人的个性,所以我们说“习惯养成第二天性”。从个体成长看,良好习惯是创造幸福完整生活的必备保障。从教育历史看,注重习惯养成是中外教育的共同优良传统。从教育改革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夯实核心素养的必然方式。从世界趋势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朝向。从社会环境看,良好习惯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从文明进程看,

良好的习惯渐变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阶梯。每月一事的实质,是以12 个习惯为经,以知识技能为纬,进行科学的编织,是对生活一串串足迹的综合梳理,对生命一段段旅程的整体观照,更是对人格的一次次用心建构,对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一天天真诚践行。

经典阅读:新教育坚信——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和共同的价值。阅读是推进社会公平、加强民族凝聚力最有效、最直接、最便宜的路径。新教育把“晨诵、午读、暮省”作为新教育人的生活方式。晨诵,让生命歌唱。摒弃知识化的传授,而以叩问的方式,使蕴含积极力量的语言文字,浪漫而直接地涌入心灵,让诗歌通过叩问涌入心灵,成为激发创造的力量。午读,共读创共识。这不是千人一面的灌输,而是通过每一位师生的独立思考,对同一本书做出不同解读,产生更为丰富的共鸣,以此缔造核心价值观,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认识。暮省,内省而内化。通过“以说为写,出口成章”的新探索,协助一个人或一群人对知识进行内化,对遭遇进行思考,自我批评与自我激励,从而成就自我。

 二、试从课程研发、生命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家校共育、习惯养成、经典阅读等主题中选择一个主题,结合实践案例,梳理总结一下,怎样抵达该主题的新教育理想教育境界?

现以审美教育主题试议如何抵达新教育理想教育境界。

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美育了性质与作用: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虽然这份文件已经出台近七年了,但作为一线教师还是第一次看到,我想很多老师可能都没有看到。这实在是一种惭愧。当然问题不一定是出在老师身上。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推进教育向前发展,教师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不管怎样,作为一线老师如果有自己的理解,愿意努力去改变一些现状,也不是不可以的。那就让我们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吧。

文件中关于美育课程,明确叙述到: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直到目前,学校仍然只有音乐和美术课。舞蹈周末开设有兴趣班,至于戏剧、戏曲和影视课是开设不了的。除了各级领导以及老师不能认识到这些课程所落实的美育对学生的极大帮助外,师资跟不上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国家要推行各种教育理念,不是发布一些文件就能实现的。改革从来都是困难的,因为原有的体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改变就要有一系列地配套供给。而要实现全面的配套供给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注定是一个缓慢的工程。

2018年暑假,我有幸参加张文质老师和谢云校长发起的全国第四届教育行走夏令营研修活动。这是一个纯免费的公益组织与活动。通过这次研修活动,让我对生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张文质老师是生命化教育倡导人,家庭教育专家。张老师认为所有的教育中,生命教育理应摆在第一位。的确如此,生命成长才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关键所在。

2020年1月,我又有幸加入了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学习。如今,已更名为新教育实验网络学习中心。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其次才是文化教育,再次才是知识教育。基于这种观点,所有学科或课程教育都是为文化教育铺路,为生命教育奠基的。

美育,作为审美教育,肩负着重要的教育使命。美育落实到位,学生生命教育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奠基,这将丰盈学生的生命。正是基于以上认知,最近几年,对班级上的音乐、美术等所谓的副科,我一般不去挤占。在课堂一线,挤占这些所谓的副科是常有的事。所以能坚持不挤占副科就是对美育的极大支持。

除了不挤占音乐和美术课,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极力支持也是对美育落实的重要举措。学校每年会举行艺术节、元旦联欢会、六一儿童节汇演等常规性活动。在这些活动,作为班主任会努力与家长加强联系,争取让每一位家长支持,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参与只是其一,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锻炼,感受兴趣,收获成长,丰盈体验,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会设法请专业的老师给学生进行排练。事实证明,每一次活动,学生都收获巨大,不仅丰富了体验,锻造了意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很多原本不够自信的孩子都变得越加自信起来。

此外,作为班主任在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只要家长有一些认识,便会极力支持家长鼓励孩子参加校外兴趣班的培训与学习。合唱团、美术班、舞蹈班、语言类培训都是学生学习好去处。通过几个学期的学习,很多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明显的。

其中有两个孩子,方雅娟和王子熠,由于在我的支持下参加了语言类学习班。有一次在班级表演,他们自己便准备了一个小品。在没有我的更多关注下,他们的节目表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这就是他们通过学习收到的最大的成长。他们的成长,除了表演技能,更多的是胆量、勇气和自信。有理由相信,这将对于他们的人生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一个孩子汪顺建,原来一点自信都没有,在我支持下,参加了一个情景剧的表演。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经历了多次训练,最后表演非常成功。汪顺建同学的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后来在其他的活动中变得更加勇敢与自信。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精彩的光芒。

随着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布,美育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美育会慢慢得到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重视。如前文所述,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庆幸的是我们校长比较年轻,因此在后续的美育推进中可以有所作为。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音乐、美术之外,可以通过地方课程开设舞蹈课。另外戏剧或戏曲可以设置为学期课程。即每班一个学期排练一台戏剧。但课程初期,师资培训是重点。除了戏剧和戏曲,影视课程相对来说落地的可能性更大。至于影视课程,刘丽赏老师的中小学电影课程就是最好的范本了。

教育路上,虽然杂事不少,作为老师,还是努力尽己所能让美育更好地落地吧。这也是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2022.7.1

你可能感兴趣的:(奔向幸福,追求完整,唱响新教育——新网师《云端论剑》课程过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