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啊!亲情终究不抵利益

图片发自App

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  多云

那时候的人很穷,住房拥挤条件差,可也不觉得日子难过,反正大家都是这样的过。一家三代挤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或者住在简易的平房里,每天上班下班,简简单单,一日三餐过得也很乐道。

城市住房改制后,高档商品小区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外地的,本地的,经济好富裕了的人士纷纷购置房产改善自己的住房,乃至做房产投资。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很多国有企业改制后搬离了市区,紧跟着的宿舍区也纳入了拆迁范围中。

多年来经过旧城改造后,城市人们整体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几乎都住进了高楼大夏的小区。

可是也撕裂了很多血浓于水的亲情。

曦亦老公的家里原本也较单纯,姊妹三个个,她老公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哥哥是个吃皇粮的公务员,哥嫂俩有着稳定体面的工作,他们是在单位分的福利房结婚成家的,后来又买了高档的商品房。孩子也读大学了,车房都有,日子过成了小康生活。妹妹嫁到城中村,经旧城改造,拆迁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土豪,有8套还建房。

曦亦的公公退休前是国企工人,婆婆退休前是一教育部门的职员,住房是公公单位的福利性小一室一厅的房子。曦亦的老公也是她公公单位的工人,下岗后在外谋事,人活络混的还可以,曦亦是外单位的,孩子已读中学。

公婆家住房拥挤,亦曦结婚时家里没有她和老公的房间。她公公的单位是国企大单位,职工几千人,单位住房不够,有很多半边户家庭没有分到单位的福利房,这些家庭就在厂区空旷地带搭几间简易的平房居住,这样几十年下来也形成了规模,成了他们单位的一个生活宿舍区了。

再后来,随着家庭人口增多,进城打工的也逐年增加,很多住平房的家庭索性在原来平房的基础上做成了好几层的楼房,自己住多余的就出租。

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他们这些无房户家庭摇身一变都变成房东包租户了。

曦亦的老公家也在那里搭建了两间平房,她和老公也是在那平房里结婚的。孩子出生后仍在那里住了好几年,直到她公公单位再次建了一批福利房,按资排辈曦亦家买下了一套小两室一厅的房子。

从此她家搬离了平房,住进了当时新建的8层楼的单位福利房。平房就只堆一些杂物了。

时代在不断地推进,人们生活水准,经济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她家也在外面买了一套房子,还买了车。

旧城改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她公公的住房和她们的平房都在拆迁范围内,公公的住房拆迁是原地还建,黄金地段,后来成了地标建筑的高档写字楼及住宅区了。平房按说是无证的违章建筑,可几十年下来的住宅也成了事实,政府还是按照还建房政策给他们,那些做了几层楼的在那次拆迁中个个都成了土财主富豪。

她的公公在旧城改造前就已经去世了,婆婆病了一场后行动不便了,生活很难自理,开始由三姊妹轮流照顾,姊妹们都要上班,每家都很忙,时间长了,各家精力都有限,没办法,婆婆只好住进了养老院,还好婆婆是教育部门退休的,工资大几千,付养老院费用后还给他们留有余的。

要是不拆迁,也许三姊妹也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日子,平时有时间过去看看老人。

一切都是拆迁惹的祸,不,应该是利益面前考验人性与亲情吧。

曦亦家认为平房应该是她家独有的,公公的住房应该是姊妹们平分的,而曦亦老公的哥哥和妹妹认为曦亦夫妻俩已经用父亲的资辈买了单位福利房,而且他们结婚住的平房也是婚前做的,那就意味着是父母出资做的,认为平房也要平分。

为了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利益对簿公堂,纠扯了一年多,真是践踏了亲情。他们是否考虑一下在养老院住的老母亲的感受呢?虽然生活难以自理,但是心里清楚的啊!好几次用轮椅抬到去签字。想想都觉得可悲啊!

这次按着政策还建他们的两套房子,两兄弟一个一套不就完了,即使还建的地段,面积不同,相互补偿一点就行了,妹妹已经有了8套还建房了,还来争什么呢?何必计较那么多呢?条件好一点,赚钱容易点的谦让关照一下自己的手足也是人之常情,再怎么样,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要是大家都把利益看淡些,把亲情看重些,也就不会走向对簿公堂的路了。搞成这样几伤亲情啊!

人生在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开开心心,简简单单过多好啊,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换位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

手足亲情是打断筋也连着骨的啊!今生有幸成为兄弟姐妹,来生可是再无缘了的,人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自己拥有的亲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悲啊!亲情终究不抵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