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习笔记(六)

“ 皴(cūn)法 ” ,是指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种表现技法。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通过将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以及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表现方式。

皴法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我们经常听说的就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折带皴、卷云皴、解索皴、米点皴、荷叶皴......也许你会好奇,画家们都是怎么创造出来这些皴法的呢?今天我们就把常见的八种“皴” 还原到现实中,看看它们本来的面目都是什么样子。

一、长短披麻皴

披麻皴是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讲究用笔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疏松的岩石。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披麻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

图片发自App


二、大小斧劈皴

斧劈皴的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

三、雨点皴

雨点皴也叫豆瓣皴,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在画史上运用雨点皴的成功范例是北宋范宽,他的皴法被人称为“枪笔”。

四、折带皴

折带皴是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元四大家”之一的倪瓒喜画折带皴,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五、卷云皴

卷云皴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故而得名。


六、解索皴

解索皴是披麻皴的变法,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故名解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他笔笔中锋,寓刚于柔。

七、米点皴

米点皴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间,晨初雨后之云雾变幻的景象。米点皴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体验后独创的产物。其中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点形略小,称为小米点。

八、荷叶皴


图片发自App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荷叶皴的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荷叶皴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荷叶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画学习笔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