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明天

香港游学第四天,我们在香港大学见到了程介明教授,他向我们提了三个问题,分别是:

问题一:孩子的明天是怎样的?

问题二: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准备?

问题三:为学生准备他们的未来,教育可以做些什么,必须做些什么?

这三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还会继续思考。在这个时间段,我想分享一下我当下思考的短期答案。

孩子的明天是怎样的?程教授一提出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的明天是不容乐观的。当然,这里针对的孩子是我所教的农村学生。为什么是不容乐观的呢?明明互联网已进入家家户户,明明我们都在向人工智能时代不断靠近,明明我们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怎么还会不乐观呢?我想,对于国家城市学生,未来真的是可期的,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未来真的不太客观。我们的孩子,将要面临的是一个分层社会。在教育方面,大城市的孩子除了能够享有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他们还在积极学习各种特长。众观全国大部分城市里的孩子,谁会没有一两样特长呢?而我们的孩子呢,鲜少有人有特长。文化成绩方面,也是低于城市的孩子。这样两类孩子未来要在同一个社会竞争同样的就业岗位,难道我们还能安慰自己,孩子的未来是乐观的吗?

面对我自己给出的第一反应,我感到非常难过。这种不乐观的背后很容易促发消极的工作情绪,会让人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我一度陷入僵局,该怎么办?

程教授向我们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准备?在不乐观的明天面前,我们有没有思考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这种不乐观是以我个人的角度去思考的,而对于孩子,他们需要的显然不是这个不客观的明天,那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小组讨论了很久,有说需要更多的关注,有说需要爱的关怀,有说需要鼓励,也有的说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答案也和以上答案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我认为,孩子们还需要一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在农村学校,我们可以看到太多的孩子抱着手机刷快手、刷抖音,与陌生人聊微信聊QQ,随随便便就可以向陌生人发出“处对象吗”的邀约。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的根本原因不是孩子本身的素质问题,而是他们缺乏对真实的美好生活的认知。他们以为,抖音快手上的内容就是整个世界的样子,所以会集体剪蘑菇头卷裤腿,他们以为网络上交网友就是一种酷炫的恋爱方式。他们并不知道,在真实世界里,这个年纪的孩子剪一个短发,穿戴整齐的校服才是最好看的样子,也是每一个成年人羡慕却不再拥有的时光。他们也不知道,青涩的果子用一种不合适的方法采摘,不仅不好吃还会伤害自己。他们不知道,认真投入一件事并为之努力的样子有多美。而以上这些所有的不知道,都是源于他们缺乏对真实的美好生活的认识。所以,我觉得孩子们需要一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那么我们该怎么点燃孩子的这种渴望并让他持续下去呢?这就是要讨论的第二个层次,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准备?要想让他们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们得让他们看看美好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不可能带每个孩子去大城市旅行,用眼睛和脚掌来观测。我们能够做的是鼓励孩子们阅读,让孩子们在书中找到属于她的美好生活,并为之付出努力。让孩子们在书里领悟到真正的潮流是怎样的,用书籍去矫正他们错误的价值观。在阅读之外,我们或许还可以尝试利用互联网资源,在这次游学过程中,我听到了杨智伟老师介绍他与途梦公益的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点燃孩子们渴望的方式。在渴望点燃之后,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注意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打造一个充满“野心”与梦想的班集体,用团队的力量来维护这些渴望的火焰。

第三个问题是x,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