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练习,结果孩子的成绩却令我大吃一惊!入学以来,第一次考“良”!满分50分的试卷,只考了47分!
我
欲~哭~无~泪~~~
那天我还没下班,在看管学校托管的学生呢,老爸就发来微信,语重心长,特意嘱咐我:孩子今天考试没考好,得了良。看图写话太啰嗦了,你千万别说他,好好帮他讲讲!看来他看图写话还是薄弱!(生怕我训孩子!)
我一懵!
赶快回复:拍照给我看。
一瞬间,转了好几个念头:
昨天复习了啊!
没认真做?
题目这么难?
不大可能啊,从来没考过这么差!
平时的作业都会做,也较少出错啊!
看图写话他也没问题啊!平时看书量是够的,听的故事也多,我也给他练习写日记。语言表达和用生字都没多大问题。
……
很快看到老爸发来的照片,嗯,心里稍微踏实点儿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满篇的密密麻麻,考的是阅读短文,看图写话,其他的题目都没有出错。
错在哪儿了呢?
47分的成绩,看来满分是50分,怎么就是良了呢?镇定一下心神,按平时的计分标准一算:100分的,95分以上是优,那50分的,47.5才是优。就差0.5!
再看答卷,看图写话扣了3分,乍看短文,孩子写得挺通顺啊,为什么一下就扣了3分?
再仔细看,老师有标注,哦,题目要求写“他们会说什么”,可是孩子没写说的话。写得挺长,也很具体,语言通顺。但是漏了一个点。唉!
原来并不是我老爸说的那样,孩子的看图写话不行,而是审题不仔细。问题是出在审题上!
略微放下点儿心。
赶紧接着准备第二天的单元测验,找一套单元复习模拟题练练。孩子做完我一看:留言条完全写错!
要求是给妈妈写,结果他居然给红红写,这完全没读懂题嘛!
再结合阶段练习的失分,看来他的审题有点儿不足。
于是我给他读题,我慢慢地读,他什么都不干,光听。刚读了一半,他就做恍然大悟状,说:“哦,我知道了,应该是写给妈妈!”我说:“那你说一说应该怎么写,就不让你改了。”
他又哑然。
我才发现问题:孩子不仅是读题没读懂,而且对留言条也不是太明白。
我问他:“你知道为什么要写留言条吗?”
他先是茫然,又试着说:“是——有事情、要说?”
我说:“嗯,你要记住,平时学的知识都是有用的。留言条是有事给别人说。比如……”
那这个题目中,明明为什么要写留言条?
他要去找红红玩。
然后呢?
妈妈还没回来,要让妈妈别担心。
对!
所以要写给妈妈,而不是写给红红。
怎么写?
妈妈,我要去找红红玩。
嗯,再补充一句,6点回来,您别担心!
还有,你的格式不对啊!落款先写什么?
嗯——先写名字。
对,后写日期。
幸亏辅导了,第二天考试才没出错。
然而,这里不错那里错!阅读短文出了点儿问题,考试只考了99!
于是我又一次分析起他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审题不认真,应该还有别的什么?是什么呢?我一时也说不好。
这道题是:给短文中的角色补充一句对话。孩子自己说:应该答2个点,他只答了1个,所以2分扣了1分。
读短文读得还不透,理解得不全面,这才是问题所在。而这个问题,又反映出,孩子的思维不够全面和深入,所以要加强练习的,是思维能力。
可是,思维能力怎么练?
有时候,有些问题,看上去不好解决,必须行动起来,做起来,就能找到方法了。
我忽然想起,以前和孩子的语文老师沟通时,老师好像说到过,要多回答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题目,比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说一说大意啊、收获啊等等。
于是开启了连环问答模式。
一问。
我问他:坐井观天里(因为这是下一篇要学的课文)的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的井底很好很舒服?
他一下就愣了。说:因为青蛙小。
我好像抓住了什么——就是思维问题,孩子的思维不够深入,也没有方法,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
我引导他:为什么海龟(这是我们在其他书里读到的,另一个角色是海龟)不觉得井底好呢?
他说不上来。
我说:因为青蛙没出去过,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所以觉得井底最好。
二问。
我又问:《黄山奇石》里都写了哪些石头?
他说:金鸡叫天都、猴子捞月、仙人指路……
那这些石头奇在哪里?
奇怪!
哪里奇怪?
说不上来了。
我说:因为这些石头都是天然的,不是人造的,天然的,能有这么多奇怪的形状,所以才“奇”!
三问。
再问:《日月潭》里为什么日月潭是台湾的著名景点?
他说:一半像太阳,一半像月亮。
还有呢?
……
你不是背了课文吗?早晨什么样?下雨时什么样?
……
日月潭的风景美啊!
四问。
葡萄沟里人们为什么喜欢葡萄沟啊?
葡萄多。
还有呢?
……
好吃啊,光多还不够。
嗯对,课文里写了,葡萄做成葡萄干,特别甜。
通过这一番问答,我发现了孩子的不足,也找到了提高的方法:我准备把教科书中的每篇课文,都提一个较深入的问题,让他来思考、回答。
所以,别总说北京的孩子考北大清华容易了!2年级的孩子,就已经像读哈佛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