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趋势之中是很难自知的

        2013年上班,在2015年我的月工资基本上可以买一平方房子。当时公积金贷款利率大概是3%,建行商贷利率是5.9%,同期余额宝收益大概是4.5%左右,当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乐观,靠自己买房不是梦。2016年底房价暴涨后一个月收入大概只能买0.6平了,到今年2018年我弟刚需买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是3.25%,(公积金贷款利率好像是在2.75-3.25之间浮动),商贷利率是4.9%,同期余额宝收益破3%。

        无论是2015年还是2017年,都只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房子便宜,房子贵。并没有跳出来看过这件事。作为普通人,对这些经济数据的不敏感也是大部分人这辈子都跳不出来的原因,跟别人吹牛逼时我会说,人各有命,买房这种事,踩到点上你就踩到了,没踩到那就是命中没有。其实真的是这样么?

        真的是。

        不过如果可以让眼光高一些,从战略上认识到这点而不是战术上突击可能会有另一种看法。一位长者说过,一个人的发展要考虑历史进程。经济是实实在在存在周期的。周期分成长债务周期与短债务周期。长债务周期一个轮回大概是75-100年,美国1921年,2008年就相当于长债务周期到达了不可持续的顶点,这是很难预测的,如果在长周期定点前你allin了,那这辈子就这了,下辈子再说吧。

         能被我们利用 的是短债务周期。短债务周期大概是5-8年的时间。在短债务周期中,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信贷总量。支出是现金与信贷的总和,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为了刺激经济,央行会降低利率,让信贷易于获得,刺激支出,刺激经济,当这个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2-3年),会超过最初的目的,经济出现过热的情况,此时央行就会提高利率,减少信贷,给经济降温。这就是最简单的经济模型,其他影响因素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某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但整体趋势方向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在一个短债务周期中,波谷中购买资产,波峰时也一定会升值。在有这些想法时并没有查贷款利率,为了验证这些想法是否正确,特意查了一下2010年至今央行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2008年后我国有个4万亿的刺激政策,很快的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贷款利率不断走高,2011年一年之内调整了4次贷款基准利率,2011至2015年利率不断下调,2015年达到了3.25%的最低点,说明在当时社会整体经济形势不好,也就是短周期的波谷,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了买房特别有希望的感觉。2015年至今利率维持在4.9%没有变化。


        再想一个模型,股市。就算是在2018年一蹶不振的A股,我们仍然确信,没有永远的熊,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周期也算是经济周期的一个印证。如果在熊市不断定投,积累筹码,耐心的等待,一定会获得超越平均的收益。这些都是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分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基准利率没有变化,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在趋势之中是很难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