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结

临近父亲节 ,可可给爸爸写了一封信祝福的话,我拍照发给老公,老公居然说潦草。可可看了好生气,也很委屈。爸爸没有看到她的用心,只是看到不足的地方。我抱着可可,引导她说出感受。当她的感受被理解到了。情绪就平缓了许多。 我微信告诉老公,可可生气了。很委屈,你没有看到她的用心。老公早晨的时候给可可道歉。可可中午放学回家又开始要给爸爸写信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每天早晚家里儿子总是要哭几场。经常的场景是 弟弟给姐姐吐舌头,姐姐很气愤,扭弟弟的脸,弟弟绷着不哭,不哭1 2 3 。哇。。。。。。。。。。哈哈(好像小猪佩奇里的啊。)  。或者是早晨我给可可做早餐葱油饼啊,或是水饺啊,就做我们两个人 的量,儿子幼儿园有饭,儿子要吃,我不让,或者是儿子和女儿争着吃,我只能省下我的伙食给儿子。儿子因为争不过姐姐,又  哇。。。。。。。。。。  早晨送孩子们上学前,儿子说,妈妈给我穿鞋,我说自己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儿子就很生气的自己穿鞋,有时候还会哇。。。。。 。,下楼梯,如果有儿子情绪的话,要妈妈抱,我只能趁着姐姐看不见的时候偷偷的抱两层楼梯,被姐姐看到了,又得说我“你就这样惯着他是吧,以后长大了别后悔”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搂着弟弟,女儿生气的背过身,“妈妈光爱弟弟不爱我。” 我再安慰女儿,哄着她,弟弟又开始生气,“妈妈光爱姐姐” 然后我就平躺着,一边搂一个,女儿故意把腿搭在我身上,甚至越过我的身体碰到弟弟,然后两个人又开始打了,弟弟又哇。。。。。。。。

当妈妈的没有足够的能量真的是HOLD不住这些场景啊。现在觉得这些场景都还蛮好玩有意思的。两个孩子再打的时候我基本上是躲起来,不介入。我相信他们的争吵,打架有他们的意义。彼此都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大人的介入只会中断他们的体验。他们反而会把愤怒转向大人。

某天早晨送儿子上学,有个特别动感的音乐响起,我只想跟着音乐跳舞。我牵着儿子的手拉着儿子在学校操场跳起来。没几分钟,老公微信问我早上怎么还在儿子幼儿园跳起来了,我看他的监控截频,天天送孩子被监视。哈哈。

我想起周梵说她女儿刷牙都是扭着屁股的没正行的刷的,我想什么样的家庭能养出这么快乐的孩子呢。在生命奇迹的时候,MONA老师说她跟周梵一个房间,两个人一起扭着身体跳着舞的洗漱的。那一刻我明白,一个快乐的妈妈怎么能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今年春节假期后,我开始了自己的私教健身课,整个身体瘦了将近10斤。而且对饮食控制的也非常的好。现在清淡饮食。原来虎背的我,现在背薄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困扰我的肩颈问题,现在好久没太有感觉肩颈疼了。过了许久我才知道瘦和有型紧致的区别。本来觉得120斤的我也不胖了。突然发现一些部位需要继续练习塑形。周梵老师的身材并不遥远,那是严格的自律的结果。 而自律也是需要能量支撑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训练心智,训练肌肉,像教练说的那样,你想动哪块肌肉就动哪块肌肉。 而心智的训练很多时候我是在瑜伽垫,在日常的觉察,在冥想中训练的。 身体,头脑都需要训练。呼吸是需要训练的,平时很多人是用的胸腔呼吸,老师教我们腹式呼吸以及深长呼吸,呼吸至颈部,整个肺部充满。我的好朋友maggie 经常干活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呼吸,切菜伴随着呼吸,走路伴随着呼吸,喝茶一高兴来个火呼吸配合体式。 平时觉察是左鼻孔呼吸还是右鼻孔呼吸。

我们以前玩的好的同事也被maggie招呼来上瑜伽体验课。同事也感叹我和maggie的成长变化。 在我们相处中依然会有碰撞,比如在这周的两天瑜伽工作坊喝茶的时候面对同学对周梵的能量班的质疑,我的愤怒直接升起,老师让我们三个人轮流做观察者,提问者,倾听者。做完一套kriya 后再面对刚才的问题每个人的感受。我看到自己的自动化模式,而我每次总是答不到老师说的点,老师两次提醒我要求,我像个犯错的说错话的小孩,我很受伤,对老师也有愤怒,最后我是受伤离开的。 第二天瑜伽早课后,我用精油冥想,我看到那个害怕犯错,怕说错话,怕老师失望的小孩,过往的曾经画面一一浮现,我泪流满面。这时我对老师的愤怒已减半。在和朋友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我也说到我看到自己的模式,朋友也敏感的捕捉到我那天受伤离开的。只是我们无需道歉,每个人做各人的功课。 茶课老师给我提建议的时候,我也是感觉到被否定,被指点人生的感觉{在咨询中很忌讳给别人建议,如果对方没有自己发现问题}。愤怒升起,经过这么久的成长,而且我们的关系也非常的好,我就直接告诉她我的感受。朋友也很诧异。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可以直接表达真实感受。 而不是愤怒或是退缩破坏关系。我看到自己的应激反应。我曾经以为那是人的正常反应呢,发现那只是我的自动化反应。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境的时候,我可以做出选择,选择一个新的反应。

图片发自App

姑父是我很钦佩的人,聪明,正直,顾家。简直符合我对完美父亲的想象。我刚结婚那会我想当他女儿是有多幸福啊。家里是他买菜做饭,带孩子。又能挣钱。能给一个女孩所有的保护。 当时他女儿还在读高中。从孩子到南京上大学开始,我就看到一个失落的父亲,情绪不稳定。经常是埋怨孩子多久都没有打个电话给他,或者是乱花钱之类的。再之后是孩子工作了留在南京,在南京结婚了。我更是看到他的失落。就像一个失恋的男人。想念女儿,但又怕影响她的小两口生活,偶尔给孩子打个电话,孩子忙,没接或是忘 了打回,姑父总是有好多的情绪,内在有好多的为女儿考虑的。那些想念,那些爱都硬生生的压回去了。后来我再看到的他就不再那么想女儿了。孩子给他们买了条边牧,他们没事就遛狗。最近两年姑父的身体经常毛病不断,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舒服。有一次在家里晕倒,还好能够到手机给姑姑打电话,120车送去医院了。就这样也不想告诉女儿怕女儿担心。一方面想要女儿的关心,一方面又觉得要来的关心太廉价,不是她本能的想着父亲。当女儿想要来徐州看他的时候,他考虑到地铁拥挤,高铁辐射,担心女儿刚怀孕不安全,硬生生的让女儿把买好的高铁票退回去了。(这里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体贴,关心,想把她身边的所有危险因素都隔离掉) 而女儿感受到的是对父亲的爱的表达被拒绝。(90后的人经常地铁,高铁,他们真的无法理解父亲因为这样的原因拒绝她回家)。父亲总是想尽一切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女儿避免在婚姻中吃亏受委屈,而女儿感觉到和丈夫一家是一体的,不分彼此。在买房,还房贷问题上,每次自己父亲这样计较都会让她很不舒服。  矛盾也就是这样产生了。基于爱,却彼此感受不到爱。

我看到的是一个过于保护女儿的父亲,却不知孩子已经大了,她有她的人生,她有她的体验,不管那个体验是什么,对她都是有价值的。而父亲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她铲除人生路上的所有障碍。 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控制,被限制自由。以及自己的能量得不到显现。

这里一个是真实表达自己的需要,一个是核实感受。可是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父亲表达自己需要女儿的关心,爱,可能太难了。一个是界限,过多的插手女儿的生活也是越界。女儿会感觉不舒服。 很多的情绪压抑在身体里,头脑可以忘记,身体不会忘记。

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一定是抑郁症焦虑症才要去看的,当你生活中有很多关系上的困惑,一定是某个地方的盲点需要改变。咨询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