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总是抢答怎么办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遵守课堂纪律,会倾听老师讲课等。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在课堂上总喜欢抢着回答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孩子上课总抢着回答问题这一现象呢?

案例

墨涵是个聪明、活泼、开朗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这天放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主动找到墨涵的妈妈,把她叫到一边,跟她交流墨涵这段时间在校学习的情况,老师说:“墨涵很聪明,反应也快,但是从我们这段时间课堂检查来看,他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这孩子有个小问题,就是上课特别喜欢抢着回答问题,经常是老师提问刚一结束他就回答,也不举手,也不等老师叫他。不光是我的语文课,我了解了一下数学课上,他也是这样。我在班上强调过要先举手,老师点到名字后再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可是强调好多遍,他听进去的时候不多。我也找他单独谈过,肯定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是要举手,老师叫到名字再起来回答,可是就第一天管用,过后就忘了,还是抢。他这样既影响我们老师课堂讲课,也会带动其他孩子效仿。”墨涵妈妈说:“他在家我们说话时也爱抢话,我们也没当回事,看来得重视这个问题了。那老师他学得怎么样?”“从我们课堂检查的情况看,不是太理想。很多时候需要孩子思考一下再回答问题,他抢着回答问题,没有思考时间,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

分析

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孩子们告别了幼儿园松散的纪律要求,课堂上加强了纪律的约束性,这些都会给孩子从心理和生理上带来种种不适应。墨涵上课抢着回答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真的积极主动?还是争强好胜?还是孩子的性格缺乏耐性不够沉稳?

一、孩子规则意识淡薄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还没有完全适应学校生活,规则意识还比较淡薄,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孩子年龄小,更不知道抢着回答问题不利于思考。在墨涵这样的孩子们看来,有想法直接说就好了,不必顾忌那么多,所以才会出现“抢”的现象。

二、孩子喜欢表现自己

小学生普遍有被关注的渴望和需要,一年级孩子,学习动机中的附属内驱力占主导地位,他们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赞许或认可。再就是有些孩子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提供的信息上,积极思维,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所顿悟时也会情不自禁的发言。本来这些都无可非议,这些都证明了孩子的积极主动、阳光开朗,但为了提高孩子回答问题的质量,培养孩子遇事沉稳、思考后再回答的好习惯,家长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要有“精彩答案永远不怕晚”的思想认识。

三、孩子自控力弱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尽管有课堂纪律要求,老师也反复强调上课的纪律,但是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违反课堂纪律或不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就像墨涵一样,老师找他谈话后刚开始管用,但很快就故态复萌,自我约束力比较差,管不住自己,又开始抢着回答问题。

家庭教育有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很多家长在与别人交谈时,自己就喜欢打断别人抢话说,孩子也难免照样学样,把这个做法迁移到课堂上。其次,现在的孩子都是蜜罐中长大的,比较娇惯,习惯于全家人都让着自己,家长也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像案例中的墨涵妈妈,平时孩子就喜欢抢话说,但是家长不以为意,没把它当回事,也没予以纠正,以至于孩子习惯成自然。

建议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帮他们树立课堂上的规则意识,家长与老师积极携手,培养孩子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好习惯。那家长该如何去做呢?

一、保护孩子的勇敢表达以及表现欲望

有统计说40%左右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胆小怕羞、缺乏表现自己的能力。而上课抢着回答问题的孩子,相比而言表现欲比较强,比较大方自信、能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类孩子一般比较自信、大胆、有自己的见解,性格开朗,家长要理解他们,接纳他们,保护他们想表达自己、善于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的批评、谴责,从而扼杀孩子表现的天性。但是家长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引导他们遵守规则,比如,家长可以先表扬他“老师表扬你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但是回答问题时老师是怎么要求的?一定要先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有了答案后先举手,老师叫到你名字,再站起来回答问题,要是同学们都不按老师要求抢答,你们班上课得乱成啥样啊,老师也听不出哪个是你,更不知道你答得是对还是错。”

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生活是有规则的,大家都必须遵守规则,这个社会才有秩序,人们的生活才方便,才更加安乐祥和。家长可以借助交通规则和孩子探讨规则的重要性,在路上开车,如果没有红绿灯,那交通就会瘫痪,车子都挤在一起谁也走不动;有了红绿灯,大家就要严格按照信号走,如果红灯亮了,你不停车还继续开车行驶,这叫逆行,最容易撞车,而且还要追究你的责任。课堂上也一样,老师制定了回答问题的规则,这就相当于“红绿灯”,老师叫到名字才是“绿灯”,才能回答问题。

为了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共情。比如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体会一节课是多少时间?让他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更不要说有好几次机会。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课堂上别的同学抢着回答问题,你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孩子多考虑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感受,教孩子遵守规则,学会共情,成为一个团队中受大家欢迎的人。

三、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延迟满足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好方法。比如孩子想要玩游戏,不要马上把电脑打开给孩子玩,让孩子20分钟后再玩,能做到就可以多玩20分钟,做不到那么抱歉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玩。在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当裁判,亲自下令开始和结束。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决定看多长时间,然后让他自己监督自己,按照规定结束就表扬奖励,如果超过时间家长就要予以处罚。其实孩子是最遵守时间和规则的,只要家长稍加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得很好。

四、家长示范引领

一是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年级是孩子学习之路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家长随时关注,及时调控,担负起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不能全部交给学校和老师了事。比如在家庭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与别人谈话时不要抢话的好习惯,设置一些说话场景,大家轮流发言,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有序的语言交流状态。在孩子插话抢话的时候,家长可以及时予以纠正,告诉孩子认真听完再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礼貌。

二是家长以身示范。家长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在教育孩子时,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他树立榜样。他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的说教。他说:“无论给孩子什么教训,无论每天给他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监护人的行动榜样。”

可见,教育孩子就是做好榜样,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最好的示范。所以,要想孩子怎样做,我们先要做出来;要想孩子养成怎样的习惯,我们先要具备那样的习惯。“上行”为善,“下效”自然也会为善,我们自己做好了,孩子也就不需要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上课总是抢答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