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诗歌之感


写在2018 新年之际


文/梨落如风(西安)


与其说诗歌是一种消遣,不如说诗歌是对心灵的审视,对世事深入浅出的表白。


        诗歌起源久远,诗经是源头吧,那些凝练简洁的文字,抒发人们生活的日常,把相聚别离,逐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场景刻画的栩栩而生,让人浮想联翩,进而不得不感慨古人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对,诗歌根植于生活,发展于生活,只有贴近大地的素材,才更能触动人的心灵,触发人的共鸣,才能具有流传的价值。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寥寥数语,却力透纸背,描绘出青年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成为千古吟诵的名句。每每读起,每每艳羡。


      追根溯底,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其实也是诗歌的发展史。诗歌贯穿于中华文化发育,成熟,繁荣的每一个进程。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鼎盛,从元曲表达形式的变异,到晚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上下五千年,可谓轰轰烈烈。诗歌烙上了民族的印记,也使国人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诚诚恳恳的遵守儒教,形成了国人谦让,恭顺,温良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民族史上,耀耀生辉,独树一帜。


    诚然,诗歌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是排除孤独,寂寞,压抑很有效的一种方式。本人工作在革命老区,环境闭塞,荒凉。难免产生日复一日,不断加重的不适感。可是,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可以从孤独苦涩的生活日常,提炼出美和诗意来,挖掘出生活光明的一面,促使人乐观,洒脱,开朗性格的养成,进而改变人一生的际遇。 这不是以毒攻毒,而是以柔克刚。


    所谓以毒攻毒,换种方式理解,是一种自虐。当人处于困境中,暂时看不到光明时,消极的人,就会以毒攻毒,采取抽烟,喝酒,放纵沦陷的方式,得过且过,不问朝露。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世界的不负责任。这样的人,轻于鸿毛,既不利已,也不利人,最后的结果是周围的人,敬而远之,成为孤家寡人一个。


    但是,我不建议,对其置之不理。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方法得当,耐心教育,浪子回头金不换。


    说了这么多,说明改变人际遇,挫折的方法有很多种,诗歌不是唯一的一个。但于我而言,却最明显有效,那是一种拨云见日的磅礴,也是滴水入海的欣喜。


    有许多人,在诗歌中升华了。比如卧轨自杀的海子,他在八十年代引领意象派的前沿,可能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太压抑,找不到子期,最终在著书立说等身,名篇佳句纷呈后,以一种凄美的方式,神圣的完成了毕生的使命,把诗歌的内涵,意义及推广,又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


    此后再无君。我并不赞成这种以身殉诗的忠诚和坚决。世上美好的事物太多,比如,年关将近,西安处处涌动的新年气氛,张灯结彩的大红灯笼。每个事物都很美好,何况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灵魂,毕竟人是自然界的主宰,他应该是世界的骑士,姿态应该优雅些。


    远方,有诗,有通明的动火,有等待发现的瑰丽雀跃的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相信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