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醉)忆成都

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阴

杜甫在战乱流离成都期间,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居住。他在这里居住了的4年。杜甫不仅仅是“诗圣”,也是“酒圣”,酒一直渗透到他的文字中。如果没有酒,可能就不会有李白、杜甫、苏轼等顶级的大文豪的佳作,如果没有酒,世界上也不会出现灿若星辰的文化大家。以酒作为文学题材,是对文人与酒的关系的直接的文学反映。

杜甫诗歌中的"酒",不单是呈现他个人坎坷生平的画卷,更是折射出他所生活的盛极而衰唐朝社会的历史缩影,他诗歌中的"酒"不仅是一生颠沛流离、大起大落的"良液",更是散发着忧国忧民情怀的"佳酿"。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歌有1400多首,其中涉及饮酒的有300首左右,郭沫若曾对杜甫的饮酒诗作出过统计,指出杜甫集中"凡说到饮酒上来的共有三百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

因为和过着和普通穷苦人民一样的生活,他才通过对于饥寒的切身感受,把视野扩展到广阔的现实生活,使他在思想感情上逐渐接近人民。清醒的看清现实人民生活的疾苦,可他却无能为力,唯有但求一醉,诗人只希望用酒来麻痹自己的内心。

于是在"酒"中,我们看到了那一幅幅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画面,还有诗人那孤独落寞的背影,这是一个饱受痛苦的心灵所发出来的祈求片刻安宁的愿望,确实让人感慨。

他的一句犀利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道出了现实官僚的贪婪腐败,显示了他上忧国难,下痛民穷的情怀。酒在这里是苦酒,统治阶级过着奢侈享乐、酒池肉林的生活,宁可让酒肉腐臭,也不会救济穷人。这和贫寒交加的老百姓路死沟壑的悲惨命运形成强烈对比。让人非常震撼!

到成都来了,到“酒圣”生活过的地方,如果不喝酒还是会留下太多遗憾。于是昨晚我们一家人来到宽窄巷子里的文君楼吃饭,在这个酒楼的院子里有许多外国人,有欧洲的、非洲的、亚洲的,很多是一家一家的,一桌桌都坐满了,但是,大家说话声音都很小,没有大声喧哗的声音,不像一般的馆子那么喧闹。而且院子里还有音乐轻轻响起,在傍晚时分、在海棠树下,我们沉浸在浪漫的情调中。

而旁边一桌的欧洲人有三个大人带着三个小孩,男的都是那么帅,女孩子都是那么漂亮,真是特别养眼,我们禁不住偷偷瞧着他们,特别是几个洋娃娃像小天使一样可爱,在一边的桌子上面玩儿游戏,玩儿得不亦乐乎。看来喜欢玩儿乐是所有小孩子们的天性啊!不分种族、国家和地域。

成都的生活真的很舒服,这里的口味、语言都和我们恩施相差无几,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大胆地说自己的方言,而不必去讲一口蹩脚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川菜是我们恩施人的最爱,那辣辣的感觉,那品种繁多的小吃,让胃完全可以得到无比地满足。

美食在眼前,而且就餐的环境如此充满情调,没有酒岂不是辜负了美景吗?于是,我和妹妹也陪着老爸和妹夫喝起了酒。不过,他们喝的是白酒,我和妹妹喝的是啤酒。几瓶啤酒对我而言实在是小菜一碟。一群人围着方桌子,边吃边聊,把酒言欢,特别有意思。

图片发自App

我和妹妹每人喝了四瓶啤酒,妹妹兴致颇高,还要和我对决,想到这次成都之行就要结束了,还没有好好喝一次,于是,又买了啤酒带回民宿中继续战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多喝点酒了好回家哦!更重要的是一醉能消万古愁啊!

不过啤酒真的很难让我醉,不知喝了多少,我依然头脑清醒,没有什么醉意,而我妹妹眼睛已经喝直了,还要拉着我喝。我家里的弟弟妹妹们没有哪个不是败在我的酒量下的,我偶尔“老夫聊发少年狂”便是“酒酣胸胆尚开张”,越喝酒越爽,能够和我半斤八两的真的不多啊!

成都,休闲之都,饮食之都,文化之都,三国蜀都,杜甫诗都,也是醉意之都,适合慢慢品、慢慢游。今日我离开成都,在动车上追忆这醉意朦胧的古都,千秋岁月悠悠流淌,让我实在恋恋不舍啊!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醉)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