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oB 电商平台PMF的一点思考

作为一枚ToB电商平台的数据运营,刚忙完年报,又开始今年的数据运营方案,整日脑子里面那些拉新、留存、促活各种指标此起彼伏。望着满屏的excel,转念一想,有没有一种更加符合逻辑更加高效的分析方法,分析指标来指导数据运营工作。由于公司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最关注的就是用户增长(emmmm...应该没有公司不关注这个指标罢)。

但是我想说的是数据运营中,最忌讳的就是仅用单一维度或较少维度的数据指标来制定运营策略。之前有深入了解过一家一年之内将网站日均UV从几百运营到30W+的,费用几个季度也就5千美元。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效,无非就是深谙搜索流量之道,将谷歌的关键词挖掘、关键词排名做到了极致。这一次学习体会,也让我对用精细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升ROI,充满了信心。

回归正题,那作为ToB平台,在这个时间点还有什么样的机会,通过数据可以去挖掘得更加仔细的呢?

首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ToB平台最核心的价值是提升商家成交的效率,商家赚到钱,平台从商家那里分一杯羹作为提供服务的回馈。

所以To B 平台最关心的是商户,或者说会付给平台钱的商户。那这样的商户是谁呢?他们又在哪里?

举个例子,网站想获得更多的流量,线上渠道中谷歌搜索流量最大,那谷歌上呢那些权重最高的网站流量最多,那谷歌的权重是如何计算的呢?挖掘谷歌权重计算的公式,从每一个维度的指标入手再依次拆解想办法提升网站PR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同样,to B 平台想从商户获得最多的钱,就得找到会付平台钱的商户,这些商户在他们各自所在行业的产业链上,他们在拓展业务渠道时可能会碰巧遇到我们平台,入驻了我们的平台,用行为数据衡量平台是否能为他们带去价值,如果认可这个渠道,那就会付费买平台的相关服务。然后一个接一个,能在平台上找到效益的留下来与平台一起分享收获。

这是最浅显易懂的逻辑。那问题来了?那我们做运营数据分析的时候,这些商户属性数据、商户行为数据之间是如何关联的,哪些数据指标才是最关键,能代表平台具有持续盈利潜力的呢?

PMF闪亮登场!emmmm....百度上已经有足够多的描述PMF、MVP之类的专业描述了,但我常常在思考,剥去那些经常挂在嘴边却不一定真正理解的词汇的浮华外衣,从最本质的逻辑去理解这个分析方式会不会是另一番风景呢?

不管是增长黑客,还是底层逻辑,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办法。

PMF-产品市场契合点:其通过各个主要维度的数据指标量化来预测或者引导产品运营往更有价值的方向发展。

如:自然用户日增大于100个

7日用户使用产品3次

用户流失率小于2%或者用户7日留存率大于30%

月销售流水10万美元

LTV/CAC大于3

当然产品类型不同,业务不同,指标定义或许会做修改。但总体看来,这些指标都是从各个维度表示产品价值与市场需求是契合的,产品的用户愿意为产品提供的功能或服务付费。

体现在用户的增长曲线上,PMF就会是企业用户增长曲线上的那个拐点。在达到PMF之前,产品用户寥寥,在达到PMF之后,产品用户将出现连续快速增长,甚至是爆发似的增长。

而PMF这种分析方法提供一种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引导运营最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企业发展路径。

当然,这种路径是需要不断去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修正、甚至需要业务方的全力配合,然而最后最好的结果也是尽人事,听天命。因为市场才是大势所趋,顺应者昌、逆者亡。

以上就是我的非正式数据运营的一些小小的思考和拙见,欢迎同行一起讨论分享或者纠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ToB 电商平台PMF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