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在他处,而在于每个人的内心!

        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绪的奴隶。

          一个人心情的好坏是可以掌控的,只有让自己处在良好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内心环境,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驾驭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自我觉察,而静坐是提升自我觉察的最好方法。这两年我都有坚持每天的禅坐,有一段时间每天至少要静坐五六个钟,完全到了痴迷的阶段。通过禅修终于把自己的深度抑郁给彻底治愈,在这整个自我疗愈过程中,没有服过一颗药,也没有看过任何心理医生,就这样靠着意念和坚持,咬着牙忍着痛,自己手握手术刀,一刀一刀的把心灵上的腐肉一块块的割下来,然后拿着针小心地缝合着伤口,在表面的伤口,快要愈合的时候,心之深层的脓血又再次流了来出,于是心的表层又开始腐烂,于是又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再一次做手术,一次次的、一块块的把心灵上的腐肉割掉再缝,就这样不断的处理伤口然后再缝合,心也就随着有了更深层的净化和疗愈。

      记得三年前,有四五个月的时间里我天天想死,感觉活着就是受罪,就是痛苦,想着死了也就解脱了,当大脑出现死的念头时,另一个声音又把我拉回来:我一了百了,解脱了,可我的父母怎么办?他们怎能承受得住这个打击,我又一直都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女儿,到最后竟要给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致命打击?我不能这么不孝,不能这么自私;再想到儿子,问自己我走了儿子怎么办?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没事的,孩子爸爸会照顾好他的,就是再娶回一个后妈,以他爸对儿子的宠爱,孩子也不用你担心的。‘’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声音立即反驳‘’虽然他爸爸绝不会让他的肉体受苦,会照顾好他,但妈妈的轻生一定会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致命的创伤,会给他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一辈子,你不能对你唯一的儿子这么狠心的抛弃。为了父母为了儿子,你必须活下去,那怕再痛你也必须咬牙忍住,死都不怕,你还怕活吗?为了你所牵挂的人坚强一点,好好的活着。‘’就这样每天在左右大脑的双重折磨中艰难的渡过,大概这样过了四个多月,我终于下定决心展开自我救赎行动,想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要跟自己的心魔去打仗,那就必须先把自己的身体搞好,才能有精力和毅力去跟心中的妖魔鬼怪战斗,于是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辟谷,想通过辟谷调理自己的身体。第一个月拉着闺蜜一起辟谷了三天,想着有伴可以互相鼓励,更容易坚持下去,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期间差点晕倒,然后靠着朋友的鼓励和引导,终于平安渡过三天。我本身就是低血糖的体质,一饿就头晕,那怕吃饭迟一点点,就会头晕难受,胃疼,严重的时候还会饿的全身发抖、虚脱。而今,我还坚持了3天粒米未沾,只喝水,每餐除了3颗大栆,什么都没吃都能坚持下来,那活着又有何惧呢?于是信心一点点的恢复,第二个月又挑战了6天,又顺利渡过,而且精神比第一次更好,都感觉不到饿了,这个时候信心倍增,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人之所以会抑郁,就是因为自我攻击,自我否定,在自信心慢慢恢复的时候,就是越来越多的给自我肯定,从而慢慢地纠正了自己的核心信念,让自己从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等不合理的信念中解脱出来。信念一变,情绪即变,情绪一转变,抑郁自然就慢慢消失了。

        我感觉冥冥之中是父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孝心和为母则刚救回了我这条小命。而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曾经的这段抑郁经历,是自己很大的一笔财富,感恩抑郁曾经流淌过我的身体。凡事都是一体两面的,痛苦与快乐本是一体,你能承受多大的痛苦,就能享受多大的快乐。因此,设计一切,不如设计自己的经历。我们生命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来帮助自己成长的,所有的坎,所有的痛苦都是来度化我们的,没有经历狂风暴雨,又怎么能见到彩虹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经历的越多,收获的越多。所有的心理疾病,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等等,其目的都是要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我是一切的根源,唯有一切向内看,才能真正的让自己快乐起来。想到和得到之间是做到,所以说智慧是修来的,而不是学来的。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本身就是智慧圆满的,但是在成长过程中,智慧却被自己的经历以及环境给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因此只要静下心来,轻轻的揭开这层薄面纱,我们就能够收获到智慧圆满幸福的人生!加油,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最棒的!!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情绪疗法:ABC法则。

ABC情绪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很多人以为A是C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说,都以为我们是因为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才生气、才悲伤。那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我们不妨想一想,决定C的到底是A还是B呢?很多家长觉得‘’被孩子气炸了、搞疯了、惹急了,所做的事都是被孩子逼的‘’,但没去探究一下是事情本身扰乱了我们,还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想法、评价和态度、以及信念惹怒了我们自己?其实按照‘’ABC法则‘’,并不是因为A(孩子引发的事件),而是因为B(家长对事件的看法、想法、评价、态度和信念),导致了C(家长的不良情绪及行为)。

  具体来讲,B包括:对孩子有错误的认知,即不懂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进行否定的评价,即贴标签、列罪状、只关注缺点;对孩子抱有负面的态度,即恐吓、威胁、强迫、命令;对孩子抱有消极的信念,即不接纳孩子、不相信孩子。人之所以不接纳别人、不相别人,都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不接纳自己,因为他的认知系统里面存在了太多的认知偏差,比方说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糟糕至极、过分概括、绝对化等信念。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 自己应比别人强,自我价值过高;

• 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 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 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 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 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 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 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 逃避挑战与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你没有办法永远掌控外在的环境,但你可以掌控个人的高峰与低谷,窍门就在于掌控你的信念与作。其实,你真正能改变的也只有你自己,如果一个连自己都改变不了的人,你又怎么可能改变别人或者环境呢?只有你自己改变了,才有可能影响到他人的转变。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感受,幸福不在他处,而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你只需要一个转念,一个意识的回头,一个向内的、深入的觉察,就会瞥见它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不在他处,而在于每个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