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第一部分P35~42—周梵

用来控制别人的东西,都会反过来控制自己

弱小的人更会操纵

通过削弱自己的力量这一方式来得到爱,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而且不分男女。

我们习惯以高度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评判人,当一个人实在不愿意再付出,想要理直气壮,而且可以反控制别人得到爱和关注时,它只有一个方法——生病。这基本上是最有效地获得爱,拒绝他人的正当理由了。

真的臣服是勇敢的做回自我

削弱力量来控制他人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我痛苦了,你们都来陪啊

那很多人的内在意识中都有“如果亲近的人在受苦,我必须陪对方一起受苦”的认同。

这几乎是我们的集体意识。

第二种:我这么痛苦,你还不爱我

痛苦是极有诱惑力的,很多人都会以讲自己的悲惨故事来获得爱。

一旦习惯了这个角色,就会越来越习惯这个视角,甚至连身体机能都会被改变,隔一段时间,如果没点儿受害的情绪,身体就会不适应。

痛苦的人身上有某种特别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对有拯救者情节的人才奏效。面对带有悲情色彩的人,会让拯救者感到心疼和不舍,想要拯救对方的动力就会滋生出来。

“这些话我只能对你说。”“我只有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才不会觉得孤独。”“你是唯一让我觉得有安全感的人”。

这种表述可以极强的满足拯救者独特性的需要,会让拯救者滋生出一个极具蛊惑性的念头:我是那个对他意义不一样的人。

判断这些表达是真的情到深处的告白,还是某种巧妙的诱惑,有个很直接的方式——去信任自己的感觉。如果是前者,你就会感觉到对方想靠近你,当你真的靠近时,他是在那里的,他会给你回应和扎实的感觉。如果是后者,你就会感觉到对方总有一种在又不在的感觉,他似乎希望你靠近,当你真的靠近时,他又会突然闪开,当你真的失望的准备放下时,他又会突然冒出来给你希望,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不会有踏实的感觉。

控制别人这件事有点像赌博

让那些在家庭中脾气暴躁的人,他们并不是天生这样的,只是某一次她发现通过发脾气或者暴力方式达到了效果,就迷恋这种轻松拿到成果的感觉了。

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个方式好像有问题,想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时,他已经很难做到了,发现除了发脾气,他什么也不会做,这种方法成为她唯一的方法,而且成为一种自动化反应,此时这个人就彻底被自己的脾气所控制了,虽然最初她只是想利用这个愤怒的情绪来控制别人。

所有的控制都是基于担心,这是一种恐惧的能量,带着这种弥漫的恐惧感,就永远都无法看到自己内在所蕴含的无限力量,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命运的创造者,而总认为自己只是命运无辜的承受者。

学会改变自己的模式,放下控制,学习信任和臣服,给身边的人自由,你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而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你的无限潜能才有可能被发展。迎接目前生命中所发生的事情,无论她看起来怎样,都直面迎接它,接了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第一部分P35~42—周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