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的马汉,近代海军战术的鼻祖

最近在学习马汉的海权论,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知识点:

什么是制海权,自己它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海军是登上船的陆军,不是真正的海军;古代的海战是陆军上船后的作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战,因此也没有海军战略。近代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及国家常备海军出现之后,海上有了重要的攻击目标,海洋成了独立的战场,指导与谋划海战胜利的海军战略,便有了运用与发挥的舞台。西方海洋国家的海军战略实践,是从近代常备海军产生及独立的海战出现之后开始的,而系统的海军战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直至19世纪末期,才由马汉及同期的一些英国海军理论家们总结出来。

从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海军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经历了根本性变革。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延续一千多年的木质帆船为蒸汽动力钢铁装甲的新式军舰所取代,军舰的排水量由近千吨迅速突破万吨。带旋转炮塔的线膛炮淘汰了无膛线固定排列的舷侧炮,有自动推进力的鱼雷也出现了。这种新的变化,一方面使自然条件如风向、海流对舰船航行的影响力减弱,增强了海军舰船在海上的机动能力;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海军舰船的作战威力。海军技术与装备的变化推动了海战样式的变革,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等,与一个世纪前拿破仑战争中的海战相比,早已面目全非。这些,都为海军战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19世纪末,国际海军实力也在出现新的变化,英国海军在全球海洋的一统天下逐渐被打破。在美国的大西洋方向,德国海军迅速崛起;在太平洋方向,日本海军的发展势头咄咄逼人。这使美国感受到对自身安全的威胁,然而,美国海军的现实使它无法迎接这种挑战。这不仅是海军实力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海军战略思想的落后,仍然停留在海岸防御和商船袭击的时代,也就是说,这时的美国海军,还是一支近岸防御型的海军。马汉感到,他有责任为美国海军制定出一套新的战略理论,引导美国海军的发展和运用。

马汉的海军战略理论,是对17世纪以来海上战争经验的总结,同时他又借助了业已形成的、以克劳塞维茨和若米尼为代表的西方军事理论的成果,对他们以陆战为主的军事理论作了由陆向海的移植改造。这期间对马汉影响最大的是若米尼。马汉承认,若米尼总结的军事原则同样适用于海战,甚至马汉自己的理论都是从若米尼那儿学来的。这并不是马汉的谦虚,马汉海军战略理论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战略点、战略线、战略位置、内线、外线等,都直接取之于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区别仅在于一个指陆战场,一个指海战场。若米尼的理论是马汉海军战略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马汉自己也因为卓越的学习成果,而被誉为“海军战略的若米尼”。另外,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是西方现代军事理论各流派共同的渊源,马汉也直接从拿破仑的战争经验中汲收营养。

马汉的海军战略理论首先从对海军战略的定义开始。什么是海军战略?马汉说,海军战略是对海权的运用,不管运用于战时或平时都是这样。他进而解释说,海军战略和海军战术一样,不外是求达目的的正确方法。概括而言,海军战略就是通过运用海权求达目的的正确方法。马汉的海军战略定义,为以后美国军事战略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军事战略理论倾向于认为,军事战略总是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目标、途径和手段。而在19世纪末马汉概括的海军战略定义里,早就包括了这三个要素:手段,这里指海权——海上力量、海军;途径,即行动方案,这里指运用海权的方法;目标,马汉已明确提出,夺取制海权。

海军是海上力量构成中的主要内容,海军在战争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海军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主要代表,也成为海军战略三要素中“手段”的主要体现。马汉就此指出“凡欲确保国权于国外的海区,唯一的主要条件在于一支强于任何可能敌国的舰队。在海战中,舰队本身乃是一切关键的所在”。这是海军战略的一条“金科玉律”。

美国需要一支什么样的海军舰队呢?马汉从美国面临两洋、可能两面受敌的情况出发,提出了美国海军发展的两个标准:

“一强标准”:如果美国在大西洋有一个敌人,在太平洋又有一个敌人,那么美国海军的实力可以弱于两个方向敌人的总和,但必须强于任一方向的敌人。这是近期美国所需要的标准。

“两强标准”:即美国应拥有两支舰队。在大西洋方向应强于实力占世界第二位的舰队,这里指德国,因为美国没有把世界第一的英国海军作对手。在太平洋方向,应强于再低一位的舰队,这里指日本。“两强标准”是美国海军发展的远期目标,也是最理想的目标。19世纪末期,美国在马汉海权论的推动下,开始大规模建造战列舰,拉开了远洋海军建设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跨越大西洋赴欧洲参战,海军规模极度膨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美国海军的规模已经达到并远远超过了两强标准,今天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一的海军。马汉的梦想都为他的后来者实现了。

马汉提出了海军战略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呢?他的所有著作似乎都在回答这个问题,即: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这是马汉海军战略的核心。“控制海洋”是从政治历史的角度说的,“夺取制海权”则侧重于战争期间海军力量的运用。什么是制海权呢?制海权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方的舰队和商船可以自由地利用海洋;第二,敌人的舰队和商船不能利用海洋。这种状态的出现,如果单纯是一场海上战争,则标志着我方已取得战争的胜利;如果是包括陆、海战场的全面战争,则标志着我已为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制海权的取得,根本的条件是拥有一支优势的海军舰队。

如何运用海军夺取制海权?这实际就是马汉所说的求达目标的方法——实现海军战略目标的途径。在一种战略理论中,如果说目的和手段都有较为稳定的内涵的话,而实现的途径则会多种多样,从而为战略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留下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这方面,马汉的海军战略理论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它涉及到政治形势、战略位置、交通线等问题,还包括海军战略运用的原则,如集中原则、进攻原则和决战原则等。

我们在这里依据“战略三要素”分析马汉的海军战略理论,是借助了现代战略理论的框架。实际上,在马汉自己的著述中及一些对马汉理论的解说者中,往往把与实现海军战略目标“途径”有关的问题和原则,都笼统地称为海军战略的“要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牛逼的马汉,近代海军战术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