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转:改变自己永远是关键

(本文首发于公号:【克哥终身成长】)

你好,我是克哥。

之前看《坛经》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六祖慧能在开悟多年之后来到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当时风吹幡动旗子在飘。

一个和尚说是因为风动,另一个和尚说是因为幡动。慧能在一旁忍不住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语一出,众人哗然。

01

我们看似是身处在同一个世界,但也会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由此决定了所处世界的不同。

就像是儒、道、佛三家,它们有着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这也决定了他们行为的不同,当然,在其内部也有诸多种种派别的细分。

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而外推己及人,通过做事来实现人生理想。

道家讲求个人的自在,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佛家讲求「缘起性空」通过修行了却生死的分别心,明心见性。

有人坐而论道,有人起而行之。

02

佛学里讲「相由心生」,一个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他自己内心的投射。

确实如此,就像在生活中我们面对着同样的一件事情,但也会因为成长经历、思维模式包括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有人会沉浸在抱怨、懊恼中止步不前。而有的人则会看到硬币之相反的积极一面,进而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塞翁之马,焉知非福?

好事坏事可以相互转化,一切都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并应对它。

比如一说到自媒体,有的人会抱怨内卷,最好的红利阶段已经过去了、没机会了。

而有的人则会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认为它确实不再是短期严重供需不平衡的节点,但依然不妨碍它是一条能有效放大你产品或是内容影响力的好渠道。

不断提高的门槛不代表一定是坏事。

再比如一说到读书,便是刻板印象的读书无用论,见某某人读了不少书也没见现状怎样改变。

可能他也并没有去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具体情况,而是用着一成不变的思考方式去套用,或是用「幸存者偏差」的范例,来安慰自己即使什么也没做那也没什么。

可能我几年前也是同样的固步自封。但我现在觉得,很多事情可以不去尝试,但是一定要多角度的去看待,以求能相对正确的认知它。

千万别习惯于找借口,这种自欺的长期后果就是无法客观准确地看待事物,只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且没有任何意义。

而面对思维里的种种偏差却不自知,这就会导致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进而浪费掉大把的宝贵时间。

如果我们能保持自省与觉察,在应对事物时能保持相对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它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展开新的可能性与探索的空间。

保持极度的开放性,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03

我在之前的几年里,受到认知和环境等诸多局限,几乎是无时不在抱怨和找着借口。

一说起来做项目失败的原因,就是大环境不行、行业不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一切都不如意仿佛是世界在和我对着干。

但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学习和读书,慢慢的心境和认知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是怨天怨地,而是尽可能的客观去看待它。

尽可能地将主观情绪和客观事实分离开来。

能改变的事物就全力尝试去改变,改变不了的就尽量坦然接受。

这就像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在认清并坚守自己能力范围的前提下进行投资,同时不断地学习、保持开放与成长,慢慢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

04

之前看翟东升教授的文章很有启发,文章里提到,古今中外阶层纵向流动困难才是常态,天翻地覆则是非常态。

但我国百年来,兴衰起伏变化非常剧烈,所以很多人把跃迁当成了理所应当,觉得一个年轻人靠自己奋斗十年就能干翻上一个阶层三代人的积累。

而改革开放后产业变迁仍然十分活跃,中国社会的纵向流动概率仍然大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比如日本和美国。

翟东升教授建议,21世纪中期的中国年轻人不要轻言阶层固化,只要掌握正确的选择方法论,再配以持久的努力,还是很有机会向上跃迁的。

人所能获得并保持的财富与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认知和努力。

最终能实现阶层跃迁的人,则往往属于晚熟类型的,需要厚积方能薄发。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粮食要酿成珍贵的老酒原浆,都必须有足够的年份,人生的质变也是如此。

05

很多时候一个新想法所带来的转变,就会给你的世界带来很大的不同。

不妨尽人事而后听天命。在当下的能力范围做到最好,而后再不断求突破。先完成后完美,先干起来再说。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凡事只要做起来就会有变化,有变化就有机会,如果是一潭死水,那么将永远无法获得新生。

另外一方面而言,只有开始做了,才会在做的过程当中发现新的机会,靠空想是无法想得全面的,因为很多情况是在意料之外的。

也只有你做了,才能和众多外部的因素集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进而才会呈现出最终结果,这是你在事前完全不可能想得到的。

所谓「境由心转」,「相由心生」。

就是因为世界会随着你内心的变化与不断的成长而发生动态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境随心转:改变自己永远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