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很焦虑


入两年多,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但在仅仅写了11万多字。都说量变引起质变,我也深以为然。照这样的蜗牛速度下去,何时能达到质变?

2017年9日13日,我加入写作,行至当年10日12日,仅仅坚持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离开,另谋高就去了。

当时我认为,写作不是第一所需,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我违背了初心,放弃了写作。

刚刚,翻开记录,看到我在写下的第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不忘初心一一写作》。我违背了诺言,我汗颜,我惭愧。

从2017年10日12日至2019年4月30日,再没有在留下一字记录,甚至已经忘记了写作和的存在。

我专心发展经济。也许我根本就不是搞经济的那块料,折腾了一年半的时间,经济没有起色,还是老样子。我又被现实打回了原形。钱没挣到,思想却沉沦了。没有满足感,没有成就感。

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待遇还可以,生活不是太拮据。只是不满足于现状,才又想去商海打拼的。

工作较为清闲,无所事事,心就会彷徨,我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2019年我45岁,已经奔五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不再年轻,有一种紧迫感。我很焦灼,也很焦虑,整天魂不守舍。总觉得心中有事,好像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生活虽然说不上太好,但也家庭和睦,吃穿不愁。我有一种满足感,物质不再是首要需求了。

可为什么还老是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很空虚,很焦虑呢?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在寻找原因,寻求答案。

其实,焦虑的根本原因,不是物质的丰盈,而是心灵的空虚。心无所依,情无所寄。灵魂没有安放的处所!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忆深刻,“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一直在激励着我。在我的潜意识里,经常问自己。我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我现已步入中年,行将暮年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很担心,也很害怕。当然不是怕死,而是怕惭愧,怕悔恨,怕辜负了这一生。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设想。当有一天,我行将离世的那一刻,会否眼含热泪,惭愧地说,“我在这个世界白活了,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做成。没有价值,没有价贡献,我枉活了一生”。我会否留有这样的遗憾?

我不敢往下想,也不愿往下想。为了不留遗憾,完成夙愿。我必须找回那份久违的初心。

我知道我的夙愿,就是打开我的心灵,就是开发我的思想。我喜欢读书写作,喜欢书法朗诵。这正是打开心灵之钥,表达思想之基。

但我也知道,喜欢不等于作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大量地行动,不行动无法完成,不行动也难成大器!


2019年4月30日,我重返,进行创作,果断加入了日更计划,一直坚持到现在。

期间路途的艰辛,我自然心知肚明。

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又睏又累,实在不愿写。但为了不断更,有时把旧文发表,有时选几点摘录。实在不行,晚上先和衣而睡,零点之前,再起床写作。

坚持日更,也曾出现过思想的动摇,但理智还是战胜了一时的惰性。坚持日更不单单是为了写,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写作的习惯。

2019年10月29日,我加入了周老师的写作交流群,群的氛围很好,点评修改写作。更为周老师的师德师风、广博知识、独特的思想、深遂的智慧所吸引。我好像找到了组织,不愿离去,同时也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周老师倡导,写作即修行,修行利于写作。修行与写作同行,相得益彰。文品即人品,写作先做人。这也符合我的观点。

在写作群里,得到周老师和其他文友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思想境界也有提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一起写作,一起前行。我相信我不会差到那里去。

但我心里明白,我还有很大差距。写作的量太少了,不多写多练,不大量阅读,只空谈空想,永远不会有大的提升,更不会有质的飞跃。

我焦虑我的懒惰,我焦虑我不争气,我焦虑我的行动力,执行力。还好我正在努力,没有懈怠。我知道我想什么,要什么,不敢丢失什么。

我要在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努力前行,不再犹豫,不再彷徨,更不再焦虑。

不忘初心,在写作的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我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