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件中走出来

这些年来,我时常思考到爱与恨的问题,以前公司的女同事蔓晴,刚好小我10岁,活泼可爱,因此非常受大家的喜爱。我也不例外 ,蔓晴把我当成她心中的亲姐姐,有什么事情都乐意跟我分享。这次接到你的微信电话感到特别心惊,听到你连续谈了两场恋爱,被两个男人抛弃,感受到每一次谈恋爱都全身心地付出,去爱对方,每一次被抛弃,则内心愈来愈恨!


第一次失恋,她的感受是:真恨!真想报复他!

第二次,她更进一步谈到:我一定要想办法报复他,恨不得杀死他!

跟蔓晴通话后,使我在昏暗的小区再三徘徊,抬头看着远天的星星,月光如洗,呀!这世界原是这样的美好,为什么人的心中要充满恨意呢?由于怀恨,我们的心眼浑浊,就看不见世间一切得好,自然也看不到自己在这里面的角色了。

 我们时常谈到爱恨,但很少人去深思爱恨的问题。

什么是恨呢?经典里把愤恨连在一起。愤,恨之意,对有情、非情产生愤怒之心。恨,于愤所缘之事,数数寻思,结怨不舍。

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一是爱虽然会转为恨,却不一定会转为恨,也可以说,失恋会使一些人意志消沉、愤恨难平,却也能使另外一些人更懂得去爱,开发更广大的胸怀,不幸的,你是属于前者。二是爱恨虽能束缚我们,它只是心的感受,犹如波浪之于大海,其中并没有实体,是缘起缘灭罢了,可叹的是,大部分人不能随缘,反而缘起即住,爱的时候陷溺在爱里,恨的时候沉沦于恨中。

 一般人在爱恨的时候很少有检验的精神,很少反观这情绪的变化,因此就难以革新与创发。久而久之,爱恨逐成为一种模式。

“由爱生恨”是最固定的模式,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了这种模式,我们在电视、小说、电影里学习到这种模式,在亲戚朋友身上感染这种模式,反映到真实生活里,我们在爱情失败时,随之而起的便是恨,没有一个例外,我把这种叫做“模式反应”,那有点像蚊子从我们眼前飞过,它不一定会伤害我们,但我们会下意识地举手去扑杀它一样。

 如果不是“模式反应”,为什么千百万人失去爱的时候都反射出恨呢?那是不是人性的真实呢?

为什么我要和大部分人一样,失恋就憎恨呢?可不可以做一个卓然的人,失恋也不恨呢?  

失恋的恨,那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认为失恋是坏事,二是我们沉沦于过去的觉受。    

失恋不是坏事,春天过了就是夏天,秋天过了就是冬天,这是必然的过程,我们热爱春秋,但并不能阻挡火热与寒冷的来临,我们热爱玫瑰花、牡丹、桂花、紫丁香,但我们不能使它不凋零。

我们不喜欢凋零,然而,凋零是一种必然。

 过去不能让它过去,未来不愿等待未来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其实,再怎么好的恋爱,每天都是不同的,我们甚至无法维持对一个人的爱,从早上到晚上都保有同一品质。也就是说,再好的爱都会失去,会成为过去式。

我们之所以为失恋烦恼,是因为我们不愿面对此刻、融入此刻,老是沉湎于过去。可叹的是沉湎于过去的人会失去生的乐趣、失去发现的乐趣、失去创造的可能、失去爱的能力。如果我们愿意走出来,就会发现就在此刻、就在门外,就有许多值得爱的人、许多值得爱的事物。

看你满腹烦恼、满脸愤恨、满脑子报复之思,就是有这世界上最好的对象,也会被你错过了呀!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每天清晨起来中,把昨天的爱恨全部放下,从零出发,对着镜子好好展现一个最美的笑吧!把自己最好的、最有魅力的那一面提起来,挺胸抬头走出门外,那才是今天的你、此刻的你,既然你认为自己是善良而美丽的,为什么不把善良和美丽表现出来呢?

这是我证实过的,我一闺蜜,那年她发现了她老公外遇了他自己的初恋时哭着给我打电话。我感受电话那头的她正处于崩溃的边缘,那段时间她跟老公闹离婚,计划如何分配财产跟孩子的事。

我就是这样告诉她面对事情的。不要哭了,不要恨了,当你停止哭泣与怀恨的那一刻,当你从事件中走出来那刻,你的心是舒畅的,你的脸上就会有春天般的光辉,想象那时,你是多么美,像一朵花在清晨的阳光下温柔地开放,还伴随着花的香气!

就近我们又通了电话,她的语言洋溢着幸福,她跟我分享,由于自己坦然面对老公的出轨,老公也对她坦诚,决心一起好好经营家庭,把爱留给孩子和她。她笑着说,现在老公比以前更爱她了。

是的,我们没办法阻止事情的发生,但我们想办法从事件中走出来!

虽然我没有跟她见面,但我真的看见了她转化恨意之后,脸上流转的光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事件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