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大学〉学习笔记11》

《金文诚〈大学〉学习笔记11》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今天是戊戌年庚申月乙未日,七月廿一,2018年8月31日星期五。

昨天整理了“八条目”分为两大阶段带给我的巨大启示——张居正先生将前五个条目归为“明明德”阶段,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将后三个条目归为“新民”阶段,即,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启发作为起点,确定了由做人之志向大人之志发展的新志向,确定了今后的方针性方法论:走出“明明德”的小圈子,迈向“新民”的新世界。

今天开始学习王夫之先生对”正心“的心、天命之谓性的性,以及“诚意”的意,心、性和意三者的关系在此文中的辨析论文。

首先从朱子的注开始。朱子对正心的心,注说:“心者,身之所主也”,问题来了,朱子就说到这个份儿上,没有再深入,使得心与意的界限不够分明。不是说定义有错误,而是不够分明。这导致“卑者以意为心,高者以统性情者言之”,最终使得正心的功夫,没处落实,不是跑到统性情的高大上的领域中,就是跑到意识念头这等心理学领域里,总之,哪个都是,就不是正心。

船山先生辨析说,本质上,正心就是正其所不正,也就是说,有不正者然后正的功能才会发生,如此看来,统性情之心就不能作为正心的心,为什么呢?因为统性情之心,属性即为虚灵不昧,“咸善”,没有不善的,属于规范性定义,属于价值定义,属于伦理定义,属于实践定义,所以,既然有不正而正,就不会属于统性情之心。那么,是不是属于意识念头方面的心呢?意识念头以视听言动的反应作为基础,所发的心首先经过与物相感通的过程,这属于意识,所要追究的是诚与不诚,不是正心的正的功夫。也就是说,对于意,对治的方法是诚,因为意识的发生和消失,从心出发到传至外物环境之中,旋生旋现,不是恒定的品质,所谓的一念三千,念头而已,想要正它们,就算做足功夫,也不会有彻底的功效。所以,意识领域并不是正的功能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而是诚的功能大放光彩的领域。这个道理好懂,简单说来,想要治好病,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吃对药啊,吃错药,不仅老病没治好,还要再添一个新病。

所以,自古以来,人类最聪明、最伟大的一类人,现在我们称为思想家、哲学家,在宇宙、生命和人生的探索中,对高度抽象的思维世界作出如此精深的把握,作为后来者,既然立了大成之志,又岂能装作看不见呢?2015年元月的讲学中,师父说,只有当你追溯到四大文明的源头,将各大文明的思想脉络梳理出清晰的条理,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今天的时代,现在我明白了,这是纵深思维,不是平面思维,纵深思维表现为回溯,平面思维变现为以多为美,显然,对于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而言,对于浸润在碎片信息环境中的现代人而言,纵深思维需要更强的学习品质作为支撑,但是,回报也将是丰厚的,纵深思维方法,就好像一个天平,往后追溯多远,意味着往前迈出多大,我深深相信并按照这个方法实施,这需要足够勤奋和足够耐心,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与孤独为友,更需要以书香为甘而不是苦。三年半以来,以近乎隐居式的生活状态,朝着溯源文明源头的目标进发。因为师友相伴,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寂寞和孤独。

经师易得,人师难遇,我是有多幸运呢!

船山先生说,正心的正,所正的心,类似于正一个人的志向。虽然新奇,但这是非常有效的比喻,通过它,令人一下子掌握正心的心为何物的问题。通过这个比喻,有望消除误解,即,把正心的心理解为统性情之心或者诚意的意。

就是比喻,比喻不等于就是,所以不能把正心的心和志气的志简单地划等号。

那么,志与心有什么相通的特征,使其可以担当解释的重任呢?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大学>》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大学〉学习笔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