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生慧:提升智慧的方法

以无生有,以静制动,以慢达速

本文主旨在于描述提升思维(即智慧)层次的术和道,重点在介绍思维之道的一种——冥想。而具体的冥想方法则可以在上述两个偈文中获得启示。用冥想来提升思维层次好像是很多人所理解的玄学之术,实际却非常符合心灵活动的机制,其效果非常明显。

对于思维层次的提升方法,大多数人在局限在细节和术的层面,通过向外探求,在动中寻找,想着读得更多、拥有更多。而真正通向智慧的大路其实就在我们心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体悟,学会懂得舍弃,懂得放空。

在读本文之前,建议请先确保心静,尽量放空自己,保持一个开放式心态来读。在读完之后,如果能真正地践行,则能静中生慧,受益无穷。

一、思维之术

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可以更有效地背单词?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把事情说得更清楚现实吗?世界上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将人的思维能力提高很多层次?很多人都在苦苦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在思维之术有所收获。下图总结了前人创建的各种思维之术:


事物都是由微观颗粒组成的宏观整体,并具有不同的层次。我们在思考事物时,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整体上采用系统论和还原论来把握,从而能在纷乱复杂的表象中聚焦关键因素;在细节上采用统计率、因果律和辩证法具体研究,从而能弄清因素的本质意义和来龙去脉。

在宏观整体上,还原论和系统论都是用来处理复杂事物的。这两种方法在近代才出现,其中还原论可以追溯到笛卡尔,系统论可追溯到贝塔朗菲。

还原论

还原论的思路在于将复杂事物不断分解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单元再运用微观思维方法,它更适用于静态(空间维度)复杂事物研究,比如机械结构。像金字塔方法、MECE方法和5W2H方法都是还原论在不同行业场景下的具体运用体现。

系统论

系统论的思路在于将复杂事物按照目的来分解成一层层服务于共同目的的因果链,再运用微观思维方法,它更适用于动态(时间维度)复杂事物研究,比如经济形势。还原论和系统论的具体探讨请参见:

柴鸿儒:系统论方法(上):从笛卡尔、牛顿到贝塔朗菲​

像项目工程中霍尔三维模型、计算机工程中的UML(统一建模预言)和自动化领域的控制论都是系统论在不同行业场景下的具体运用体现。

在微观细节上,具体思维方法有三大类:统计律、因果律和辩证法。

统计率

统计律分为归纳和类比,它属于空间层面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少数特性总结出多数共性,比如当人们观察到很多乌鸦是黑色的,于是得出结论天下的乌鸦都是黑色的。类比是采用一种近似模型来说明事物规律,比如科研人员在得出一个统计分布图后,选取了一个数学模型来拟合;再比如我们经常用较为熟悉的事物来类比较不熟悉的事物以作说明。

因果律(也就是逻辑)

因果律分为综合、分析和反证法,它属于时间层面的思维方法(因为因果发生必然是在时间维度上体现)。综合和分析是两个相反的因果推理过程,前者是由因索果,站在过去看未来;后者是由果索因,站在现在看过去。反证法属于因果律和辩证法的结合,从事物的反面来假设并寻找其中的矛盾,从而得出真伪。

辩证法

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统一的阴阳两面,阴阳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转化。这便是辩证法的立论之源。中国古代的辩证法运用非常广泛,《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各行业门派的经典都是运用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因此,辩证法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当代,辩证法的行业运用有工程测试行业的极限方法、评论中的批判方法和商业领域中SWOT分析等。辩证法的运用案例可参见:

柴鸿儒:品味《孙子兵法》核心思想和谋略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有思维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并非非此即彼,运用于行业领域的具体思维方法往往都是以上多种方法结合,比如霍尔三维结构,其用系统论把握整体的同时也离不开还原论的单元分解。有很多相关介绍以上各种思维方法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

二、思维的道和术

以上思维方法体系为我们提供了通往了智慧的大门,但实际上却只是思维方法中的术,是一套智慧的工具箱——都是向外寻求智慧之法。如果没有我们没有掌握思维之道,也就无法以道驭术,从而发挥不了这些工具箱的威力。

那何为思维之道?如果把思维之术比作可以填饱人肚子的鱼,那么思维之道就是教人打渔的方法;如果把思维之术比作一套工具箱,那么思维之道就是使用工具箱的双手;如果把思维之术比作软件,那么思维之道就是管理和驱动软件的操作系统。

不管是如何类比,思维之道都是比思维之术更加底层的思维方法,前者为源后者为流。思维之道直指人心,是建立在对心的深度认识的基础之上,也只有用心深入体悟才能发现。

在这个拜物主义盛行和用外物来证明真理的时代,人们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向外追求更高级的思维之术之上,而忽视了向内提升心中的思维之道。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发现,外在的技术日新月异,而使用技术的人越来越担心跟不上技术发展更新的节奏。

唯有重新认识心,才能掌握思维之道,才能驾驭各种外层的思维之术以及更外层的科学和技术。那什么又是心?

三、心的结构

心并非是指我们身体器官的心,而是指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内在精神。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物质是相对立的(也是统一的,精神也是物质的一种),由此我们可以将世界分为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其中,内在世界是我们常说的内心世界或精神世界,外在世界就是外在客观世界。就思维层面来说,心的结构如下:


心包含意识、自我和真我。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将心比做成一坛清水。水面好比是一个用来显示意识的屏幕;在水面下方到水底之间是零零散散的意识种子在自由浮动,构成了自我;在水底(即心灵深处)蕴藏着大量意识种子,并构成了超越型的真我。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格来进一步说明意识水面、意识种子、自我和真我。

对心的要素的解释

四、心的活动机制

当人在出生时,就拥有了真我。真我包含了先天的智慧和先天的意识种子(比如性格)。当人在外在世界中不断成长时,人开始慢慢形成自我的概念。自我既包含了真我提供的意识种子,又包含了和外在世界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新意识种子(即后天的意识种子)。

自我也会反过来向真我提供后天的意识种子,从而丰富真我的内涵。自我和外界信息在意识水面上相互作用产生成像,这是短时记忆的一部分。其中一部分较为清晰的成像会转化为意识种子,并下沉到自我之中,成为长时记忆。位于自我中的意识种子在不断地游走,而位于真我中的意识种子沉寂于内心深处。

成像与自我

人所有的念头在脑海(即意识水面)中都是以图像、声音等五种方式存在的成像,由外在世界提供信息并由自我进行加工而成。也就是说,凡是我们感知到的一切物体都是经过刻意加工过的,就好像是我们带上了一副摆脱不了的有色眼镜一样,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物体的真相,只能趋近于真相。

对于香菜,有的人觉得它的气味很美味,有的人觉得它很难闻。对于自由,有的人认为它等于放纵,有的人认为它等于自律。对于父母的叮嘱,在我们心情舒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那是一种关心,在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觉得那是一种啰嗦。这些都是不同的自我对事物信息加工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淡化自我,则可能尽量还原事物真相本身。

成像的清晰度与波动

成像的清晰度直接决定了人思维能力的强弱——一个人的成像越清晰,则他的思维能力越强。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看一本字体模糊不清的书籍,那么阅读的效率就会很低。成像清晰度正如字体的模糊度。自我中的意识种子无时无刻不在随机游走,并产生了内心的波动。比如当我们当自我在对传导到意识水面的信息进行加工时,也会受到信息的反作用,直接影响自我中意识种子的游走,从而助推了内心的波动。

这种波动会影响意识水面上成像的清晰度、干扰成像转化为意识种子和意识种子下沉成为自我的过程。比如,当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嘈杂的环境中,读书和思考的效率就会变得很差,往往记不住东西,心情也会因此变得糟糕。总之,干扰成像的波动是由自我中游走的意识种子产生的,并由外界信息的影响而加剧。因此,如果我们能控制意识种子不乱游走,那么我们就能获得更加清晰的成像以及更加强大的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方面:

1. 是否能淡化自我的影响,从而获得更真实的成像;

2. 是否能控制意识种子的随机游走,从而获得更清晰的成像。

我们将要介绍的直指人心的思维之道,就是能同时从上面两个方面入手,最终提高思维能力。

五、思维之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

思维之道也像佛家八万四千法门一样众多。在此,我们只介绍其中的一种形式较为简单的方法——冥想。

意识水面和自我总是处在有的状态,表现为成像波动和意识种子自由游走的运动;真我则始终处在无的状态,体现为意识种子的静止不动。心中的动静有无总是同时存在并且相辅相成。然而,现代社会太过于重视运动而忽视安静,太过于追求拥有而不愿放弃。在提升思维境界上,则体现为人们追求的思维之术都是在真我和意识水面的层面上。冥想就是从无和静的状态中来体悟,在无中生有,通过静来制动。

人的智慧极少一部分体现在意识水面上,可以被我们完全应用;很少一部分蕴藏在自我之中,在冥思苦想之下这些智慧基本上都可以被运用起来;大部分都是蕴藏在真我之中,但这里的智慧很少有人能运用,主要是因为真我被自我所掩盖,自我意识越强则掩盖的越严实,使我们难以返璞归真。

如果有人能够运用真我中的智慧,那他就能超越轮回,成为觉醒者,正如释迦牟正是通过在菩提树下冥想而找回了蕴藏在真我中的智慧,成为了佛陀。


冥想看似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好像眼睛一闭上就能简单地做到。实际上并非是这样。眼睛闭上了之后,大部分人的意识种子在不停地随机游走,根本不受人的控制,而真正的冥想必须确保控制自我甚至要放空自我。一般人没有刻意训练之前很难以做到这点,反而是一闭上眼睛,自己意识种子就会不受控制地游走并出现在我们的意识水面上,表现为万千思绪或想入非非的白日梦。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冥想,我们将学习冥想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针对于冥想入门的人,它要求人尽量要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安静地站着或者盘腿坐着,可以先将意念放在呼吸上。这样可以尽量降低外界的干扰从而使人专注于内心的冥想,从而慢慢地学会控制意识种子的游走和放空自我。

第二阶段针对于有一定的冥想基础的人,它只要求人闭上眼睛,不要求外在姿势和场所(当然尽量不要躺着,因为这很容易睡着。除非你想通过冥想来帮助快速入睡)。这样可以大大扩展冥想的应用场景,让人可以随时随地冥想,发挥冥想最大的效果,比如在下班乘车时冥想可以在短时间内放松眼睛,在办公室喝茶时冥想可以整理工作思路等。

冥想分为有意识冥想和无意识冥想。顾名思义,有意识冥想就是在冥想过程中仍在运用意识,是静中有动;无意识冥想在冥想过程中接近于无意识活动,是静中求空。思维能力需要一种场来维持。有意识冥想注重的是思维本身,而无意识冥想则注重这种场的塑造。

它们之间的具体异同如下图:


禅宗中六祖慧能和神秀各自所作的诗恰好能代表无意识冥想和有意识冥想的不同境界。

有意识冥想

神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有意识冥想境界恰如神秀所作的此诗——身心都是有的状态,需要勤勉地自我控制(即前文所总结的淡化自我的影响和控制意识种子的游走),才能在心中保持一尘不染的清净,才不会产生干扰成像的波动。

当我们闭上眼睛,将自我集中于一个意识之上时,我们就进入了有意识冥想。有意识冥想的心法在于一和象。其中第一个心法要求我们要做到意识专注为一,集中于特定的意识之上而不去想其他的意识。第二个心法要求我们要专注于意识水面的上的成像,将大多数人一维的文字思维还原为多维的图像+声音等思维,尽量还原物象本身,比如,我们在记忆一个英语单词时,我们不仅要可以在意识水面上看到这个单词的拼写,听到它的发音,更要看到它对应的物象声音等。

把握这两个心法,则可以在冥想中获得知和行上的能力升级。通过有意识冥想,思考会变得更加高效,就好像在脑海中直接打草稿、做实验、画设计图一样;记忆会变得更加细致清晰,就好像我们直接看到听到闻到记忆中的物体。我们也可以运用冥想来模拟演练要进行的事情和反思优化已经发生的事情。

一代篮球巨星乔丹时常在冥想中练习篮球动作,他也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这种冥想的训练方式。

无意识冥想

慧能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意识冥想境界恰如慧能所作的此诗——身心都是无的状态,如果能做到心中无一物,那就能放下自我,让意识种子的下沉到真我而不再游走,更不会产生干扰成像的波动。

当我们闭上眼睛,放空所有的意识时,我们就进入了无意识冥想。无意识冥想的难度远远高于有意识冥想的难度,因为前者是追求少中的一;后者追求的是彻底的无,并最终做到自然而然地无求而自得。无意识冥想的心法在于空——放空心中所有的意念,什么也不去想。当我们在冥想中什么也不去想时,意识种子就会渐渐下沉到真我之中沉寂起来,自我便趋向于消失,才能让真我显现出来。

无意识冥想可以到达一种无我的境界。当我们处于无我境界时,我们可以获得两方面的智慧——第一方面可以培养我们置身于纷乱名利之外的心境,从而提升自己的德行智慧;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储藏在真我中的思维智慧,大大提升自己的各种先天智识能力。

无意识冥想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自身的体力能量,比如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后,进行无意识冥想十几分钟便可以很好缓解眼睛等身体部位的疲劳。无意识冥想最终提升的则是我们的心性,让我们能够越来越接近大彻大悟的觉醒者。

条条大路通罗马,以上介绍的冥想是获得思维之道、发掘潜在智慧、触及真我的方法之一。冥想的具体方法也不限于本文所概述,但多是殊途同归,都在于静中生慧。本文也只是通向智慧大门的一个指路牌而已,真正大路还需各位读者自己将思维之道和思维之术结合并亲自去践行才能开辟。

本文浅尝则之,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更深的层次和具体冥想动作细节限于篇幅没有介绍,如有指教或进一步探讨,请关注本人的公众号:三十二栗,直接在公众号回复即可和作者联系。来者即缘,随喜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中生慧:提升智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