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731]| 为什么说,孙权的女儿把孙权带进了坑里?

[资治通鉴白话文]

吴国立节中郎将陆抗驻扎在柴桑,回建业治病。病好将还之时,孙权流着泪与他告别,对他说:“我以前听信谗言,和你父亲(陆逊)的情义,不能善始善终,因此也对不住你(陆逊因受责过度,忧愤而死)。我前后责问你父亲的诏书,请你统统烧掉,不要教外人看见!”

这时,吴王已经明白太子孙和是无罪的。

冬季,十一月,孙权祭祀南郊,回来后得了中风病,想要召孙和回来,但全公主以及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等竭力劝阻。孙权只好停止。

孙权知道太子孙亮年纪太小(本年九岁),跟左右商讨托孤大事。孙峻推荐说,大将军诸葛恪可以托付大事。孙权嫌诸葛恪刚愎自用,孙峻说:“当今朝臣之才,没有赶得上诸葛恪的。”于是就召诸葛恪到武昌来。

诸葛恪临行之时,上大将军吕岱告诫他说:“现在世上正是多难之时,先生每事一定要十思!”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只要想两次就可以了’。而您却让我想十次,这明明是说我愚劣!吕岱无言以对,当时人都认为他失言。

虞喜(东晋大臣、学者)论曰:

君王把天下托付给自己,这是最大的责任了;以人臣身份,行使主上的威权,是最困难的任务。二者兼于一身,掌管天下,能够胜任的,并不多见。吕岱,是国家元老,度量宽宏,深谋远虑,刚开口告诫诸葛恪“十思”,立刻就被诸葛恪认为是一种轻视,严厉拒绝。这就是诸葛恪志大才疏,才能和智慧不能同时具备。

如果能就着吕岱十思的劝诫,广泛的请教咨询当世之务,闻善则行,从谏如流,怎能丧身殿堂,死于凶恶小人的刀下?世人钦佩他的辩才,嘲笑吕岱无言以对,认为吕岱粗陋,说不过他。这是不懂得国家安危之机,善始善终之道,只知道欣赏春草之繁华,而忘记了秋实之香甜。

当初魏人伐蜀,蜀人抵御,大军严整待发之时,费祎却正跟来敏下棋,毫无不安神态,来敏遂肯定费祎可以成功,因为费祎胸有成竹,所以脸上才没有忧色。况且,孔子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小国,而对方是强大的敌人,规划图谋,无非是防守和战斗,有什么资格自以为游刃有余,晏然无忧呢!这不过是费祎性格的宽疏,不知道在细微处设防,以至于后来被降人郭循刺杀。这难道不是凶兆见于彼而灾祸成于此吗?

从前,听到长宁(不知其人)评论费祎,而今看到诸葛恪顶撞吕岱。这两件事,道理相同,都足以成为后世的借鉴。


诸葛恪到达建业,在皇宫的寝殿卧室,晋见孙权,在床前接受辅政诏命,以大将军身份兼任太子太傅,孙弘任少傅。

在卧室内谒见吴主孙权,在床下接受诏命,以大将军的身分兼任太子太傅,孙弘兼少傅;孙权下诏,有司各种事务一切听命于诸葛恪,只有生杀大事,事后要报告。又制定群官百司向诸葛恪参拜的礼仪,各有等级。任命会稽太守、北海人滕胤为太常。滕胤,是孙权的女婿。

[点评]

这一章节,是有关孙权安排后事的。

先来说说托孤重臣诸葛恪。诸葛恪,是何许人也?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兄弟三人,诸葛亮名气最响亮,接下来当属诸葛瑾了。诸葛瑾一辈子小心谨慎,儿子诸葛恪跟他那个忠厚长者的父亲大不相同,从小就机智善辩。

这里插播一段诸葛恪童年的小聪明趣事。

有一次,孙权宴请群臣,孙权命人牵一头驴进来,然后提笔,在一张长纸条上写下“诸葛子瑜”几个字,贴在驴脸上。子瑜是诸葛瑾的字,因为他的脸很长,像驴,于是大臣们都笑了起来。

就在诸葛瑾非常难堪的时候,他身边才几岁的儿子诸葛恪起身跪到孙权面前,请允许他在纸条上添写两个字。孙权拿了一支笔递给诸葛恪,只见诸葛恪提笔在名字下面添写了“之驴”两个字,瞬间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孙权见了拊掌大笑,感佩诸葛恪的机敏,当场把驴子赏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步入仕途后,在平定不听话的山越人中也显示了其卓越才干。但是,诸葛恪有一致命缺点,那就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他老爸诸葛瑾曾忧虑的说:“就怕他没有让家族昌盛,反而给家族带来不幸啊(诸葛家族果然因为诸葛恪而衰败,这是后话)。”



现在回到正题。

诸葛恪本来就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孙权既交给他重任,又为他制定文武百官晋见他时的参拜礼仪,他的盛气凌人就变本加厉,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历史上,凡是娃娃皇帝,由皇亲国戚辅政的或者由重臣辅政的,出大事的不在少数。有的皇帝选接班人立小皇帝,是因为没有年长者不得已。而孙权本来还有好几个成年儿子,其中三子孙和已经立为太子(老大和老二都死了),四子孙霸和孙和年龄相近。结果,孙权把孙和的太子位废了,把孙霸杀了,然后立一个九岁的小孩孙亮做太子。这样就不得不找辅政大臣,结果让不靠谱的诸葛恪成了说了算的“二皇帝”,这不是没病找病吗?

从历史结局来看,孙权废成年人孙和立小孩子孙亮,是绝对的错误。

那么是谁把孙权带进坑里的呢?就是他的贴心“小棉袄”,大女儿全公主孙大虎。全公主有私心,她是步夫人所生,而孙和是王夫人所生,她从小就对王夫人有敌意(两位夫人肯定有争宠的厉害关系),不愿意让孙和当皇帝,所以就和孙权说孙和的坏话。孙权因为最宠爱步夫人(后来追封皇后),步夫人死后,他就宠惯步夫人的女儿孙大虎,可谓是言听计从。

孙权的第一步错棋,是对孙和疏远,从而引发“南鲁之争”,这主要就是听信全公主的谗言。

孙权的第二步错棋,是废孙和立孙亮,这也和全公主一再夸奖孙亮有很大关系。

孙权的第三步错棋,是这次想要召回孙和,全公主等人强烈反对,他就放弃了。全公主不允许孙和出现,万一再被封太子,对她及孙峻等人可就没有出头之日。

孙权晚年迷失心智,接触到的信息也有限,容易被身边人左右。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东吴由此走向衰败,也是这个“大英雄”的悲哀。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资治通鉴》[731]| 为什么说,孙权的女儿把孙权带进了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