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岁孩子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

1、1.5-3岁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第一个反抗期,自主感、自主性、自主行动发展的关键期)

(1)出现了“我”“我的”“我们”的概念;

(2)开始有独立自主的要求,穿衣、吃饭等;

(3)开始学会使用“不”来反抗父母的控制;

(4)开始有了自我意愿,学会了“自由选择”;

(5)用“我”“我的”“不”表示自主性;

(6)开始对性别差异有特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渴望探索外部世界,开始出现了自主行动。


2、1.5-3岁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

(1)有意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父母及其他照顾孩子的成人要允许孩子独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孩子学到最低限度照顾自己的能力,如吃、穿、大小便等,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其获得一种自主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提升意志品质;

(2)父母不应溺爱或过于严苛,不要包办一切,或者孩子有差错就粗暴的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使孩子有许多失败的体验,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或惩罚不当,会使孩子感到羞怯、疑虑,失去信心和自我怀疑;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一个杯子,不要打骂,不是单纯指出错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拿、怎么托,教他正确方向。

(3)照顾者要容忍孩子所犯的错误(忍耐精神),不断修炼自己内心的过程;

(4)对孩子的养育,一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要有一定的限制和适当的控制,不能听之任之;另一方面又给儿童一定的自由,管教不能过于严厉。

(5)放任自流不能使儿童社会化,而过分严厉的管教会伤害儿童的自主性、自尊心与自我控制能力。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3、孩子不是问题,孩子的问题也不是问题,做父母的对孩子以及对孩子的态度、方式、方法才是问题。

解读:家长做到了优生,但没有做到优质的教育,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的功利态度、狭隘的教育观、父母观都是问题;问题是成长的契机,考验父母的耐心、爱心,出了问题不要指责孩子,反思自己,成长自己,早点发现去引导、训练、培养、教育,与孩子一起成长。


4、1.5-3岁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自主感

比如孩子使用筷子,家长心态要好,做好准备孩子做不好,多鼓励,见证进步,不要急于求成。

天上飘来五个字:急、躁、烦、怨、恨

                                                               ——家长带娃心声

 

5、家长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掌握分寸,把握度)

(1)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情,效果却不好;

(2)什么都不管,都不做,放任自流,效果更不好;

(3)管但不全管,切中要害管,做的不多,效果好。


6、1.5-3岁孩子的家长要记住:爱与管教相伴,才是对孩子的真爱;有约束的自由,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很多家长以爱的名义捆绑/残害孩子,“满嘴是爱,面目狰狞”,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支持、理解、尊重,反而是暴君,这让孩子如何尊重父母、爱父母?

因此,教育要有规则,善用教育工具(爱、陪伴、信任、支持、接纳、理解),还有有批评、规矩、权威、管教,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做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生活即教育。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1.5-3岁孩子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