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恐惧到施暴者:顶级精神病学家奥辛集中营幸存手册

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1500人最终被押送到了集中营。火车的每节车厢都要容纳80人。而所有人只能躺在自己的行李上,守着所剩无几的个人财产。车厢内拥挤不堪,只有些许灰暗的曙光从车窗顶部透射进来。人人都期待火车能开到某家军工厂:我们只是被送到那里强制劳动的。但没人知道,此刻我们的火车是仍在西西里亚还是已经到了波兰。火车不断地发出怪诞的嘶鸣,像是因怜悯这些注定走向地狱的人们而发出的求助呼喊。当火车进入岔道,显然是要驶入大站时,焦虑的乘客中突然发出一声惊呼:“站牌!奥斯维辛!”刹那间每个人都心跳骤停。“奥斯维辛”,这个名字代表着所有的恐惧:毒气室、焚烧炉、大屠杀。火车慢慢地犹豫地继续行驶,似乎也在尽可能地拖延乘客意识到的时间。哦!这就是奥斯维辛了!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收容阶段。第一个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惊恐。有时这种恐惧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适应阶段。第二阶段的症状是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不关心。这些症状会使他们对每天每时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无动于衷。

释放与解放阶段。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旦得到解放,反而面临着种种危险。有的甚至把自己曾经遭受的痛苦,变成为所欲为的借口。从一个受暴者,转而变成一个施暴者。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忽然间,我一生中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它曾被诗人赞颂、被思想家视为绝顶智慧,这就是:“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我理解了诗歌、思想、信仰所传达的真正意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

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到幸福的真谛。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用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而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我生平第一次理解这句话: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以上摘自弗兰克尔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为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恐惧、暴力、精神病、心理医生、集中营,该有的都有了。撰写本文的目的,旨在呼吁世界关注极端压力对人群造成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多年后仍可能造成对社会不可估量的危害。拯救的唯一方法是开启爱与被爱的全社会内在精神建设。爱是三维世界的顶,爱是从地球通往高维宇宙的唯一通道。

————恩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恐惧到施暴者:顶级精神病学家奥辛集中营幸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