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家庭维修服务】(一)

文|李丽梁

图片发自App

家里的灯泡坏了,父母老了,我不在家,怎么办?


(一)故事


故事的开头发生在2018年年底。

年关临近,妈妈带我和妹妹去服装批发市场,买过年穿的新衣。我们在村口等坐七级镇发往即墨的公交车,天冷,车子一直没到。考虑到即便等到公交,也必是满员。因此,当有一辆出租车以低于市场价的车费标准邀我们上车时,我们欣然答应了。

司机也是本地人,更具体的说,他家就住在距离即墨很近的一个县。我们很自然的在车里聊了起来,我和妹妹都是学生模样,话题便顺理成章的围绕孩子展开。原来司机师傅的儿子也同妹妹一样,刚上大学。

记不起话题是从哪句话开始的,但让话题开始走向“正轨”的导火索,毫无疑问是我的一段话。

大致而言,我赞同孩子通过努力学业,来争取将来的优质生活。

而司机师傅则是另一个视角:孩子上完大学后,研究生能上就上、上不了就快快回家结婚生子。

我不放弃,为更容易地打动这位父亲,便从功利的视角继续发表观点:若孩子的学业之路顺遂,他的社交圈自然与一般同龄人不同,比如说,如果有健康问题可以咨询学医学的朋友,有纠纷可以找律师同学帮忙出主意,甚至可以将自己的下一代让做老师的同学多多照拂。结论是,多读书有好处的。

师傅的反驳,是给我们讲了一个他们村的故事。

有两家老人,一家的孩子很争气,上好学后就去了国外发展,这个孩子很自然的成了全村的话题和榜样,尽管他几年回不了家;另一家的孩子则是普普通通,成年了继续在村子里生活,他的工作地点也离家不远。

因为两家相隔不远,两家的孩子也差不多年纪,因此,从孩子小时候开始,两家就没少拿孩子互相比较、明争暗斗,直到一家的孩子出国,另一家的孩子继续做庄户人。然而,看似已经大结局的故事,突然有了反转。

一天,老人家里的灯坏了,孩子不在家,老人伸手半天摸不到灯。灯泡换不了,日子只能先凑合过,然后慢慢想办法。隔壁的老人听说后,掐架的基因开始蠢蠢欲动,反击的时候到了。

再优秀的儿子,不在身边也没用,养儿防老,却灯泡换不了,呵呵。

老人的讽刺被另一位老人听到后,竟是躲在家里哭。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中的不便越来越多,像无法换灯泡类似的生活琐事已不知消磨了老人多少次。他已经无力反驳,给儿子的“不体贴”找借口。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此时,司机师傅下了自己的结论:养儿防老,养了儿、不防老,我图什么。青岛的发展这么快,考个教师资格证或者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够孩子自己每个月花销就行,老家有几处房子,不在家里住,去市区买房子也行,家里攒了大半辈子的钱就是给他们的,一般的房子和车都出的起,这种时候,孩子早早成家生子,家族繁荣壮大才是正道。

……

事实上,司机师傅说的这番话,我没少听过。果不其然,转头看到妈妈对孩子不在“身旁”感同身受的叹息,我默然……

幸好车子及时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换过心情,继续去买衣服。


(二)现状思考


这个故事,不同人看后会有不同的感触。

作为当事人,尽管话题的开端是从“读书学习有没有用”开始的,但是节点却是两代人的生活。读书学习可以是个人行为,而生活却是一种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除的关系。

读书学习有没有用,好像被另一个问题所影响。

两代人无法一同生活。父辈真想孩子,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父母。

父母与子女不住一处,是现在大多数家庭的普遍选择。原因很多,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不断增加的物质经济生活水平。人们有钱了,会下意识选择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影响环境舒适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婆媳关系紧张及两代人生活差异矛盾引起的。缓解这个矛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分开住。儿子不再完全依靠父辈,女方也大部分有经济独立能力(自强、娘家的嫁妆),这让一切成为可能。

这是一个只要足够努力,很容易让人有经济“独立”能力的时代。

此外,还有观念上的转变,两代人的观念差距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腾飞,我们作为紧随时代发展的“新人类”,自小感受着与众不同的、充斥着新时代气息的文化氛围,被广播、电视、互联网连接的独特文化氛围所影响。

不考虑人类尚不可控的自然灾害因素和难以避免的国际战争,我们这一时代的“新人类”或许是与父母观念差别最大的人群。

父母还会留恋的过去,并没有“遗传”给我们,我们更渴望拥抱新时代,一往无前。

物质丰富、经济迅速发展,阶级不曾固化时,日子便看着有奔头。农村人往城里奔、三线城市人往二线城市奔、二线城市往一线城市奔、一线城市往国外奔……总归,大家都有自己的追求。

如我们,农村人往城里奔,父母在农村,子女在城市。父母盼着孩子好,而孩子坚信一旦在城市站住脚,就能迎来崭新的未来,也就免了与自己的下一代的别离之苦。这只有一次的苦,忍也就忍了。

是这样吗?

欲望没有尽头,不说隔代人的追求怎会一致,就是同时代的每个人的追求又怎么可能一样。住在城市的人知道,城市之中尚有一二三等,只要有欲望,照样要“享受”这没头的苦涩。

事情发展到这儿,再加一个装模做样的总结,好像可以告一段落了。但于这篇文章来说,这只是前言,正文才要开始。我们尝试着将问题再推进一步吧。因为,无论多么常见的问题,都需要被正视,况且就是你我身边正在发生的问题呢。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问题,反映到生活在其中的人,是不同的想法。

我也有看法。过度消费,过度解读,物质膨胀后带给人们更多的无所适从,人们好像很难找到自己了。如果用“自己为自己负责”“与他人无关”这种论调,看似很容易就能解答问题,但说出这句话的人,往往是最不负责任的。因为,他所说的自己只有自我,没有与同自己建立关系的那些人,包括亲人、同学、朋友、同事……,人活在世,怎么可能只有自己呢。

成年人忙着拼搏挣钱,没有空余时间去照顾长辈和孩子。但是,小孩子身上的商机巨大,托管、幼儿园、各类辅导班,对小孩子半养半带,也算是照看,只是几乎榨干了大部分家庭。

与之相对的,社会对老人的照顾则显得松散无力,除了保健品推销,就是生活不能自理时才会去的养老院。而中老人面临的“更年期”“退休期”“生活无法自理期”之间的这段时间,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活泼的阿姨跳跳广场舞、有才的大爷下下象棋。家有盈余的老人可以拉呱、做饭、看小孩子、看电视、生病,还有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家中贫苦的老人,更多的是干活、生病、看小孩子……

我们是不是应该偶尔转身,看一下自己曾经最亲爱的人。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需要【家庭维修服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