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文练习

拾遗:当街打死前女友:这个世界有没有对女性好一点?

先叙述新闻事实

一则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可以选取很多点,也有很多角度。作者选的是无人干涉,无人施救这一点。于是,开始描述旁观的具体情形,并指出“派出所只在1.3公里处,如果有人报警,女孩可能幸存。”

接下来,对选中的这个点,不是作者直接展开评议,而是引用网上对此的评议,使读者听到大家的声音,创造文章的讨论氛围,让读者也不知不觉融入进来。

针对大家批评“冷漠”的声音,作者再引导式大家换位思考:扪心自问,如果换作我们,也不敢上前制止。马上扔出第一个观点: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件事——不要苛责围观者。

接下来,以“第二件事:想说说责任分散效应”为小标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无人干预,无人制止的现象,并用粗体字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以“第三件事:想核准说法律法规”为小标题,阐述了我国法律法规上还存在阻碍着人们见义勇为的因素。比如“见义勇为”难以界定,要求太高,导致见义勇为者往往反把自己推入沼泽当中,难以脱身。这仍是在分析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以“第四件事:想说说这个世界有没有对女性好一点?”为标题,分析为什么出现这么多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成为受害者。这个时候镜头其实点已经从“旁观”这个局部的点拉到全局了。引用权威资料来分析,男性的施害是如何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哪儿。

以“第五件事:想赞美一下女性”为标题,讲述了在该事件以及近期全国类似事件中,站出来进行劝阻的都是女性。勇敢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女性作为暴力当中弱势的一方,她们对同类的不幸有更深的同理与共情。本文原本讲述的是一个女子的不幸,但这段描述把一个人变成了一个群体,使文章更容易引发广泛的共鸣。在这一段的最后,以一种宣言的形式为女性整个群体发声,女性是独立的,与男人完全平等的个体,必须予以完全的尊重和自由。至此,女性读者转发愿望达到高点。

理清表达逻辑之后,可以看出选择旁观者的冷漠只是一个切入点,文章最后真正要表达的,其实与旁观这件事关系不是很大。

文章整体上基本还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框架。先从事件中局部的一个点切入,引发讨论,再拉到全景,再次讨论。可以认为是有细节有整体。另外从个人的不幸升华到女性群体的权益,这也同样的细节到整体手法的一种运用。

拾遗对事件选点,以及剖析的层次、深度值得学习。Aqin4小时前·已打卡235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