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6-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在《后会无期》里的这句话不知道触动过多少人的心。

说实话,最初我对这句话着实无感,但现在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01

你确实听过很多道理,但在听道理的时候可能就出现了认知偏差。当这些道理被人的大脑加工后,究竟还是不是原来的“道理”?

曾经有段时间,有个朋友在我对于《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的读书笔记下面留言说:

我当年也看过异类,记得里面的故事,可惜没读懂。应该说还起了反作用,觉得时机啊,大环境啊很重要,我是小人物,跟我没关系,结果又浑浑噩噩过日子了,应该找机会再读一读。

在看到这条留言的时候,我确实停留了很久才回复她,一时思绪良多,一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想,不知该如何回答。

“正视成功的所有因素,然后找到自己所能够改变的。”说实话,我回复的这句话大概也是仓促想出,回复后总觉得不满意。

仔细思考后才发现,我的这个朋友会出现这样的偏差,也许是知识在传递解码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人的大脑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周易·系辞上》里面我们常听的一句话非常实在地解释了这个现象。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也就是说,你永远只能看到真实世界里面你想要看到的那部分,无论客观事实或者道理如何,你只愿意看到你想要看到的部分。

这也就是为什么看同一本书的人会有着不同的感悟?为什么听同一个道理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们所看所听的东西,在进入大脑思考前就已经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进行了过滤。

就如同沟通一样,在信息的传递方和接收方之间是存在噪音的,这些噪音可能来自外界的环境,也可能来自传递方和接收方本身。道理的传递其实也是一样,也许这些道理在最初传递的时候就因为我们大脑过滤的原因,从而使我们在理解上就出现了偏差。

02

这些听到的道理或者学到的知识即使没有被过滤掉,大多数人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对道理或知识的浅层解码,实际只是在做知识的搬运工,从未考虑背后底层的逻辑。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么一个神秘的收藏夹:不管是在知乎还是公众号或者是其他知识平台,只要一看到优质的内容就想往这个文件夹里塞,却从来没有把收藏的内容再打开看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好像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囤积收藏了一堆知识付费课程,似乎这些知识在付费的那一瞬间就学会了似的,但这真的只是错觉。

我们在追逐碎片化地浅层阅读所带来的即时满足感而不是尝试对道理或知识做深层理解、思考和践行;我们在享受知识付费那一瞬的充实感而不是深入理解课程里的逻辑。

记得有一次开会,老板在讲某个PPT时有同事拿出手机来拍照,老板直说:“认真听我讲吧,现在忙着拍照,下去了也是不会看的。”当时我心里一惊,直想着老板可真是一阵见血,毫不客气。但细想下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只是非常享受在囤积知识那一瞬间满足感,好像只要把老板的PPT拍了,老板讲的内容就已经被自己理解消化变成了自己的知识一样。好像只要把每次大致浏览看到的好文章收藏到收藏夹或者笔记软件中就已经深入理解了这些知识点一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囤积癖”并不少见,说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过只是在追逐浅层阅读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所附加的已经懂很多道理的幻觉,实际却并不是真懂。

你可能感兴趣的:(D76-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