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植物,此生我们都无缘遇见

我们试着去想象,有一种工作是每天与各种植物为伴,甚至需要长时间吃住在森林里,以此来完成一项工作:认识并保护普通人这一生都无法遇见的珍稀植物。

在我国的台湾省,就有这样一种被称为“植物猎人”的工作,而也有人真的在用热情去寻找植物,并用生命去守护植物。

今天的主人公叫洪信介,已经50岁了,他就从事着号称全台湾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植物猎人”,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需要独自待在森林里,主要是采集各种濒危植物,然后带回保种中心加以保护,他加入中心的第一年,就完成了采集1500种濒危的植物,制作了15000份标本的壮举,成为台湾业内采集海外标本最多的人。

森林里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各种蚊虫、野兽时常伴身而行,遇到在大树上寄生的植物,往往也需要高空作业。但就是这样一份艰辛的工作,他锻炼出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神技,被同事们称为“介神”的他,也愿意为此付出终身,要问其原因,只是因为热爱。

介神到现在还没结婚,后面的日子也没有结婚的打算,他曾说过:“结婚是要负责的,我太爱采集植物了,有一天我绝对是死在山里的那个人。”

“我小时候很调皮,不爱读书,有事没事就往野外跑,到处采花采草、打打鸟蛋。我那时常常采了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植物回家种。现在想想,那是喜欢上植物采集的起点吧! ”

洪信介在南投草屯出生、桃园长大,身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就不爱读书,是父母眼中又爱又恨的捣蛋鬼。其实他只是不爱读他不感兴趣的书,事实上关于植物的书,他还是求知若渴的。“采集的植物越来越多,我就会想要知道我采的是什么东西。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我就去书店或图书馆翻植物图鉴,用这种方式一步一步的学习更多植物的知识。”

年轻时的介神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植物图鉴与植物相关的参考书籍,为了自己的兴趣,他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采集工作中,带回的植物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惜植物,家中也无法提供适宜的环境来安置数量庞大的植物们,他专门盖了一间温室。“最多的时候,温室里面大概有1000多种不同的植物,搞不好比很多老师或单位收藏得还多。”他说。

在采集植物的过程中,他数次遭遇危机。迷路这种问题甚至已经是家常便饭,他曾经自嘲地跟采访他的台湾记者说:“有一次自己在山上迷路长达十几天,你都不知道我最后是怎么活下来的。”

夜晚独自走在迷失方向的森林中,这种绝望感我想没有人可以比介神自己体会的更深刻。没有地方可以栖身,就只能寻找山洞暂时休息,没有食物就只能寻找朽木中的虫子暂时充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通过自己的热爱和坚持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机。

因为经常带着相机记录收获,会将发现的珍稀植物的图像保存,有特别的照片也会上传到当时台湾知名的植物论坛“塔内植物园”与其他热爱植物的人一起分享。

在他无意间分享了细花绒兰的照片后,他这个学历不高,没受过正规学校训练的植物猎人,却成为了行业内第3位细花绒兰的发现者,从此他在业内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名气。

真正的契机出现在刚刚好的时候。2014年,台湾保种中心要去所罗门群岛开展植物调查保护计划,主要是因为所罗门群岛植物种类丰富,但是随着雨林的破坏程度加剧,有一些珍贵植物急需被拯救。保种中心有义务完成这份重任。

此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朋友就介绍介神前去发挥特长,但是受限于自己的初中学历,一开始介神居然被拒绝了两次之多。但是保种中心这边进行得也不太顺利,雨林环境复杂,团队的植物采集数量一直不容乐观。介神临危受命,在2017年正式加入团队,也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结果也令所有人都惊喜万分,第一年介神的采集量就超过了团队剩下所有人总量的一半。

在所罗门群岛,介神的能力终于得到了展示,无论是悬崖峭壁之上的攀岩技巧,还是参天大树之间的来回跳跃,这都需要惊人的体力和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介神从小便积累了超乎常人的植物知识。

这趟任务结束后, 保种中心执行长李家维迫不及待地正式向介神提出邀约:“很多特殊的物种长在那么高的树上,我们根本采不下来。面对这个困境每个人都告诉我,我需要一个人,他叫阿介。 ”

介神从小自由洒脱惯了,他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我当然有犹豫,但是我想到当时已经44岁了,应该要定下来,不能再这么任性,我妈妈也劝我要好好把握难得的机会。 ”后来还是觉得这份工作自己足够喜欢,也可以稳定下来,介神终于加入了保种中心。

正式在保种中心工作后,介神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独自生活在森林中,冒着生命危险,只为发现珍稀植物,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背后,只是因为自己的热爱和坚持。

介神能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有如此毅力,他当然不会是一个愿意服输的人。当初因为学历不够被拒绝两次以后,他就暗自下定决心要继续学习,拿到更好的学历。

重返高中校园的介神与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们做同学,但是他毫无在意,只想完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后来还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完成学业,他自己说道:“我真的对数字没概念,更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我这辈子成为不了植物学家了,我用所有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好好记录清楚采集的标本,提供一手资讯,这才是我能做到的事。”

介神目前的工作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先采集濒危植物回中心培育,其次是需要记录这些植物的生存环境,在保育中心也要把它们培养的更好。

但是介神也曾说过:“不过我的工作还是有争议,别人会质疑采集到底是为了钱还是为科学、社会做贡献;他们也会问,如果全世界只剩一棵了,那你到底采不采?其实,采集植物要先了解植物的数量与分布后再决定要不要采集,数量少我都不要采,有时候翻山越岭看那颗植物一眼,确认它在原地无恙,比采回来当标本好。”

在这个时代,不追求功利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人能把自己的热爱用一生去守护,这更值得我们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些植物,此生我们都无缘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