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父母的语言》读书笔记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与书店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96天。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由此3000万字的差距成为了贫富儿童之间差距的缩影或者是代称。

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有自我追求的人想有所发展的人都应该具备文科人的基本技能。

一位医生兼科学家在人工耳蜗植入研究中发现,两位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成功后却有截然不同的康复结果。一位性格开朗活泼,智力发展正常,另一位却不得不在“特殊学校”学习,只会比较简单的手语和说一点点话,阅读能力也很低。

科学家不解的是,明明有着同样的智力,有同样爱他们的父母,同样接受了高端仪器的治疗,为何却有如此大的差距?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数据收集,科学家发现,早期语言环境对他们后期的学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语言才是关键性的因素。

父母是沉默寡言,不怎么爱和孩子交流的类型?还是很喜欢和孩子说话的类型?

父母和孩子交流使用的语言是肯定性的居多,还是否定性的居多?

父母会经常夸孩子聪明的天赋,还是会经常夸孩子努力的过程?

父母一有空闲就会孩子交谈,还是会埋头于手机或电脑中?

……

父母使用语言的种种差异,造成了孩子日后的学业和性格发展出现差异。

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即父母提供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天潜能的发挥。如果父母经常积极主动的和孩子交谈,这个孩子多半会拥有积极开朗的性格;如果父母愿意花时间和孩子多说说话,孩子的语言词汇就会更加丰富,更爱表达自己;如果父母总是用肯定的词语,而不是否定的,来鼓励孩子去努力克服困难,这个孩子多半会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愿意付出努力去实现目标;如果父母经常通过因果关系来解释危险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强制命令性的语言去禁止孩子做某件事,这个孩子会更有自控力,更懂得做事前要三思……

看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它指的绝对不是去拼学区房,去拼幼儿园等,而是要重视三岁前给孩子创造了怎样的语言环境,要重视与孩子交流时我们用的是什么样的语言。

本书作者研究出了一套便于操作的科学亲子沟通方式:

第一,共情关注。

要有意识的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对孩子的行为即时做出回应。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新生儿被晾在一边,任其哭闹的话,他的大脑将遭受到负面的影响,导致学习能力变差,情绪管理能力变差,自控力变差等,无法信任他人。

第二,充分交流。

要多跟孩子交流,比如,描述日常活动,少用代词,编故事等。

第三,轮流谈话。

用开放性问题,启发孩子去思考,多表达。

第四,关掉电视和手机。

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在三岁前照顾者是如何和他交流的。请家长们重视与孩子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重视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96】《父母的语言》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