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借我一双慧眼?

写在前面: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但唯独写不出对孩子这一个月表现的评语,能容下不足100字的地方恍然间成了黑洞,深不可测。我想说: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点滴变化,看得清清楚楚,记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不走心的爸爸

昨天是1号,每月初,按惯例老师会将宝宝的《成长足迹》记录手册下发,从幼儿园带回家,让家长填写过去的一个月宝宝身上发生的变化。同时,《成长足迹》中也记录着宝宝在幼儿园的成长和老师的评语。虽然宝妈经常与老师微信消息往来,但这种书面的互动更优仪式感,宝宝也可以看到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进步的表扬和认可。通过一个月一次的评语互通,建立起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

这个评价常规都是宝妈的的活,不知怎的,只是多看了一眼,宝妈和宝宝选完客观自评后,我被要求写这个月的书面评语。虽以字不好看等理由搪塞,企图逃过“此劫”,未果,因为已经降到草稿纸写出来,宝妈负责誊写。

苦思冥想,我憋出大半句话:“宝宝通过延时班的学习养成了对数学的兴趣,在家里能够主动做数学练习。”然后,实在在总结不出来其他的了。然而,宝妈的评语是这样写的:

宝宝逐渐养成了对数学的兴趣,在家里能够主动做数学启蒙书和学校带回来的练习;排球练习有了进步,周末也愿意出去练习。每天都会讲和朋友发生的事,在学校里有了更多的朋友,也有了小小的烦恼。……

经历过相同的事,与宝宝一起做练习,一起拍球,不自知?还是没走心?同样是陪伴,宝妈形成的是记忆,我脑袋里貌似只有痕迹。

不自知的忙茫盲

公司的墙上总能见到每天前进一小步,未来前进一大步,以此激励员工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但通过宝宝评语的事,梳理自己的成长变化,发现自己今天完全想不起昨天的自己在忙些什么。在写月度总结的时候,都必须要求翻看自己在OneNote上记录下的每日工作事项,才能帮助自己回忆和思考。

相比与宝宝的相处,我是与“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但有时感觉又是如此陌生。仅靠记忆已经无法完全描述自己的成长,感觉已经从“忙”到了盲。进入这种对自我状态的盲区,书上有说:对事物的无知源自没有深度思考,这不正是“我思故我在”,不思考慢慢就会沦为没有价值,可能随时被替代的人。

思考,是自我成长的驱动力,而思考就如肌肉,只有不断的刻意练习才能不断强大,形成强大的思考力。

关注孩子的成长,不只是陪同、经历,做个有心的父亲;关注自我成长,不只是“盲”碌,及时复盘反思、总结才能成就更加强大的自我。


《谁能借我一双慧眼?》

Wednesday 2/12/2020

2020/039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能借我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