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焦点解决短程技术复习作业 及思考

日更第857篇

焦点解决短程技术(SFBT)认为人“可以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引导来访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帮助其认识到同一件事的不同层面,找出资源,小改变引积累正向感受与经历,若不断增加正向,打破旧摸式形成新目标。

咨询与治疗三大关键思考:

1)人是什么?

谈的是“人”,非“病人”

2)人为何受困?

在困境中的人更在调适面对挑战,人对生活有期待

3)人如何脱困?

人自身拥有可以解决问题的资源

治疗有效因素:当事人40%、关系30%、期待15%、15%技巧模式

其发展来源:

强调来访自身的资源,更强调尊重个案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咨询师只是“引发”来访运用自己的能力及应验改变,而不是“制造”改变。

强调来访的正向力量,强调成功经验而不是失败经验,强调可能性而不是局限性。

看重小改变,当小的改变发生,系统就和原来的不同了,只要维持小改变,就会累积成大改变。咨询师看中小改变的价值,愿意促进小改变的发生和持续。

SFBT技术的几个问句包含:

1.例外问句

2.应对问句

3.关系问句

4.奇迹问句

5.评量问句

其中,我对例外问句感触颇深,在困境中的人往往缺乏因情绪困扰而更多失去理性分析能力,陷入泥沼乱了分寸。而例外问句的使用可以帮助其自然而然地转换思路,就像为密不透风的黑屋子打开了一扇窗,通过寻找例外找到“闪光点”,增加来访解决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恢复信心和希望,从而使眼光更多朝向资源。


想来,人生就是这样踩着坑爬出来的,这下更要细品一下《人生五章》了。这既是在阐述娑婆世界轮回之相,也是描述一个人从跌跌碰碰的无明中走向自省的一个过程。

它写出了一个人从无知无觉到全知全觉的全过程。若非个人觉醒,人一辈子都在重蹈覆撤,重复体味掉入同一个洞的痛苦,挣扎,折磨,而痛苦让人觉醒,发现带来改变。

第一章:无知无觉的掉坑,推卸责任,受害者模式。

第二章:有知无觉的掉坑,知道问题所在但不反省,重复掉坑后习惯性推卸责任,受害者模式。

抱怨难过,会令到我特别的没有力量——愤怒、失望、沮丧,所以我总是很久才能从某一个坑(失败)中爬出来。基本没有发现,原来我总是错在同一个地方,却引发不起自我反思。

第三章:有知有觉的掉坑,意识到重复掉坑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的惯有习性,开始自我反省,有意识的要跳出受害者牢笼。

我开始意识到,我的自身的某些惯性行为,会让我总是跌倒在同一个坑当中。这是我的问题,而不是外界的问题。于是收起抱怨的我,更快的去从每一个挫折当中爬出来,这就是成长的开始。

第四章:有知有觉的避坑,打破习性突破固有行为模式的限制,虽然走的是同一条路但已自我成长能够避坑而过。

开始懂得自己,我清晰我的人生当中我的格局,我的性格。慢慢慢慢的,我越来越了解之后,我开始懂得,在自己面前的这个路上规避一些坑,让我不至于去跌倒,少很多的麻烦。要关注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和如何不制造问题,所以去到下一步。

第五章:全知全觉,格局放大,清晰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明白自己最终要的结果是什么,条条大路通罗马,会尝试不同的选择,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分和自己的弱点,终会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些路自己很努力,也跟优秀的人很有差距。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的优势,有些路自己轻而易举就可以比别人走的更远。这时候,就是第五章的那条属于自己优秀的路。


第一章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第二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第三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惯,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那儿,

我知道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第四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第五章

我走上另一条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业课:焦点解决短程技术复习作业 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