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7我来学习“习课堂”--正视教育的四个现实

文/管建刚

一、中国教育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很多矛盾,也因此社会对教育还有很多呼声和不满。教育当然要有面向未来的共产主义理想,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奋斗不是用未来的完美标准来衡量当下的教育,这只会越来越脱离实际,只会导致教育浮夸风越吹越严重。为理想奋斗,恰恰是要认清当下的教育问题,脚踏实际,今天解决一点点,明天解决一点点,后天解决一点点。要理想不要空想。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空想?理想就是你走了一年,跟目标靠近了;走了两年,更近了;走了三年五年,能看见理想的真面貌了……什么是空想?你走了一年,理想还是在远方;走了两年,理想还是在远方,走了三年五年,理想依然在看不见的远方……理想就是你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空想就是你一步一步走,却从未有实现的痕迹。

“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让每个家庭享有最大的幸福”,“让每个孩子爱上教育,爱上生活”,“关注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心灵”,“快乐的校园,幸福的校园,自由的校园”,“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培育每一个孩子的创新能力”,这些挂在学校墙上的理念都是对的,对到什么程度呢?再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程度。为这句话奋斗,我们可以用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努力,然而奋斗本身却是从脚下开始的。就像我们的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是靠改革开放40多年,一年一年,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在1978年的时候就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说怎么目标这么小啊,这要猴年马月才能赶上去啊。近二三十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听了不少很理想很完美的课,课上学生很开心、很嗨、很动情,那么多培训费也砸进去了,中国教育的生态却并没有越来越好。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学校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今天的小学毕业生的课业负担等同于10年前的初三学生了,今天的新初三学生的课业辅导等同于10年前的高三学生了。老老实实承认,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教育也许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我们教育的步伐没有跟上经济的步伐。头上悬着的是理想,实现理想的方式却是务实。

二、家校的主要矛盾依然是考试成绩和回家作业。

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正像老百姓对美食的需求。有的要吃饱,有的要吃好,有的要性价比,有的要氛围,有的要档次,有的要实惠,有的要饮食文化。然而最基础的是吃饱,不挨饿。教育呢,有的要分数,有的要运动,有的要个性,有的要审美。然而基础需求是考试成绩要好一点、回家作业要少一点。学校很少收到投诉孩子运动太少了,孩子审美不行,尽管这些问题肯定存在。大量的投诉和不满是孩子考试成绩为什么不好,学校有没有办法让孩子的成绩好起来?孩子回家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作业?前面说了,我们的教育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不少没有解决的矛盾,矛盾不可能一下子都解决,要抓主要矛盾,核心矛盾。教育的主要矛盾核心矛盾就是考试成绩、回家作业。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针对学生作业联合发文,说实话,初看这份文件,我感觉是学校教导处发的。细看,我很感动,感动于“务实”。一所学校,考试成绩好起来了,家长就放下了最放不下的那颗心。一所学校,回家作业少起来了,孩子回家有自己的时间了,家长回家也有自己的时间了,不用一回到家就变身为作业教练,不用从单位的工作转为家庭教师的工作。孩子回家有自己的时间了,可以有自己的空间了,可以有自己的发展了。不少人质疑习课堂,说考试成绩好了,回家作业少了,可是学生的个性呢、特长呢。习课堂瞄准的是社会和教育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得到缓解了,其它矛盾就有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和解决,不然,完美的口号都永远停留在一朵朵美丽的墙上。“作业不出校门”,有人寄希望于晚托班,如此来一来,晚托班就势必演变成强制而非自愿;有人寄希望于课间、午间的休息时间,如此一来,学生的校园生活生态将更加糟糕,甚至学生还会在副科上做作业——老师要求放学前完成,学生又没有专门的作业时间,只能在所谓的副科上写。“作业不出校门”的最佳路径,只有“作业不出课堂”,语文作业基本在语文课上完成,数学课的作业基本在数学课上完成,英语课的作业在英语课上完成,课间、午间和晚托订正。这样的安排具有持久的可行性。

抓好考试跟人的发展不是矛盾也不应该矛盾。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教师招考、医生招考,你能不能去这个岗位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首先要过考试关。小学里怎么抓好成绩?不是死做作业。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抓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习课堂着力培养孩子的6个习惯:(1)一边读一边记的习惯;(2)一边抄一边记的习惯。(3)作业有速度、有效率的习惯。(4)抗干扰做事的习惯。(5)正确流利读书的习惯。(6)有时间观念,使用好零碎时间的习惯。这六个习惯很普通、很基础,习课堂每一堂都在训练和培养。这六习惯培养了,孩子的考试成绩不会差,孩子的回家作业不会多,孩子未来的发展潜力一定大。习课堂抓习惯,抓习惯就是抓基础,抓基础就是抓基础教育,小学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好的生活,要旅游,要保养,要化妆,要养身,要健身。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整天嚷着要旅游,要保养,要化妆,要养身,要健身,那就不好玩了。习课堂面对现实,抓习惯抓基础,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抓基础教育、抓教育的温饱。

三、教育的主力军是大量的普通一线老师。

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靠的是全区的普通一线老师。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靠的是全校的普通一线教师。面广量大的普通一线老师才是教育质量的主力军。“普通一线老师”这六个字,首先要注意的是“普通”两字。这个“普通”既可以是教育教学水平的普通,也可以是“普通人”的普通。就前者来讲,教育质量的提升有赖于大量普通老师的教学效益的提升,大量普通老师每一天每一堂课的效率的提高。就后者来讲,老师也是普通人,他们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职业,甚至是谋生的手段。老师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老师也是普通人,不要期望大量普通老师都把教育当作是自己的事业,那只是他们的工作。普通人最希望干得少一点,回报多一点。

大量的一线普通语文老师是怎样的呢?以写字为例,太多语文老师的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地步,太多的语文老师的字比不上自己的学生的字。以朗读为例,很多孩子的拿腔捏调的朗读,其实都是老师教的。一个师范生,他读初中基本不站起来有感情朗读,高中那更是不可能了。大学里,也没有教授要他们一天天练习有感情朗读。考上了教师编制,进入了教师队伍,我们也听不到办公室里传来语文老师的朗读声。那说明什么?说明大量一线老师的朗读水平就是自己当年的小学水平。至于作文,大量一线普通语文老师自己都怕。有一位家长直言不放心今天的老师,因为当年抄她作业的人都在当老师。这话有点偏激,却还真道出了不少的实情。这就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大量的一线老师的现状。

然而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的提升非依靠普通老师不可。教育改革要开发的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普通一线老师都能用得上、乐意用的下里巴人,农家菜、家常菜。普通老师希望你提供的东西有两个特点:(1)性价比。不要让我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就能掌握和使用教育教学的干货。不要叫我去开发和研发,你给我使用的工具,告诉我怎么用就可以了。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那样的培养方式来期待一线普通老师,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师总是由大量的普通老师组成的,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实。(2)品质稳定。普通老师要的是每一天的日常教学,这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天天要的货。天天要,就要求品质稳定,上一节课能上出该有的效果,下一节课也能上出该有的效果,每一天的课都能上出该有的效果。而不是花很多时间精力研发出一节90分95分的公开课。家常课不好看,它只有80分,它的好处在于每一节都能上出80分、82分。这就是品质稳定。

习课堂,就是这样的性价比的课,团队开发了每一课的任务单,配套了每一课的PPT,老师们拿来就能用。习课堂就是这样“品质稳定”的课,每一节都不会有95分的出彩,但是每一节课都能有81分的稳定。习课堂,不是要打造名师,而是要让面广量大的一线老师,让他们原有的68分、70分的课,每一个人都能提高到80分。习课堂,把一线老师看作一线老师,把一线普通老师看作一线普通老师,为一线普通老师打造够得着的课,能进入一线普通老师最近发展区域的课。

四、教育的主体是大量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

所谓的生源好,并不是学生特别聪明,而是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好。环境的核心是“人”。大数据表明,有两类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别的家庭,一类是公务员家庭,一类是教师家庭。两类家庭的共同特点是收入稳定,工作时间稳定,节假日也稳定,家长和学校的配合比较合拍,老师说要读课文三遍,家长认认真真听了三遍,孩子读了三遍没读好的,还会要求读第四遍。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家长就认认真真检查了,看到的问题还会圈出来要求孩子去思考、去改正。然而,这样的家庭就整体来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一线普通家庭、一线普通家长不是这样的。中国有14亿人口,曹德旺说只有2亿人有消费力。为什么?大量的一线普通家长每天都活在为房贷和车贷中。大量普通家长活得很累,下班回到家,他们希望丢下所有的活儿,好好歇一会儿、放松一下。而学校教育却要求这群活得很累的一线普通家长、也没有教育学背景的一线普通家长,回到家后,专业地、敬业地教育孩子。大多普通家长是敷衍性的,检查作业是敷衍的,听读课文是敷衍的,听背课文也是敷衍的。孩子说课文我读三遍了,爸爸签字。爸爸随手签了个字。孩子说作业做好了,爸爸签字。爸爸躺在沙发上随手签了个字。

大量的一线普通家长,他们的学历一般,对教育认识也许连一般都谈不上,对孩子的管教没有想法也没有方法。有的家长自己管不了孩子,他们满心的希望是:孩子终于上学了,终于可以交给老师了。结果呢,老师并没有他们想象的专业,家长搞不定的孩子,老师也搞不定。大量一线普通老师又把这个“皮球”踢回去了。这个家庭从此天下大乱,这个“混世小太子”终于彻底成为了“混世魔王”。大量一线普通老师遇到问题学生,第一个想法就是去跟家长沟通,要求家长配合。这个基本思路是错误的。如果不是家长出了问题,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熊孩子。孩子的学习习惯生病了,家长治不好孩子的病,家长需要的是老师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如,学生作业拖拉、不肯做作业,不肯读课文,不肯背课文,家长需要专业的老师专业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去找家长告状,请求家长的支援。

教育要面对大量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而不是要求普通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去学习“非”普通家庭的家长和孩子。这是学不来的。普通家庭的家长无法让孩子在家里预习读熟课文,无法让孩子在家里背诵课文,无法让孩子独立真实地完成回家作业,那么教育就要面对这个现状,然后去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习课堂就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07我来学习“习课堂”--正视教育的四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