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易:代替,取代。受:承担。垢:屈辱。

不祥:灾难,祸患。


天底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因而水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

弱能胜过强,柔能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

所以圣人说:“能谦卑处下,甘愿忍受天下人所厌恶的事情,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能承担亡国的灾祸,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这就是正话反说——合于真理的话,表面上总与实情相反——的道理。


这一章,老子再一次用他心目中最接近道的物质——水,来做比喻,说明了之前就一直提到过的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水滋润万物,如大道化生万物,能屈能伸,能圆能方,能宽能窄,能进能退,变化无穷,所以其中蕴藏着能够攻强克坚的能量。

然后便是老子的又一次感叹,虽然世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没有谁愿意实行,往往为了一时的痛快而争强好胜。有的道理谁都知道,在劝诫别人时往往能夸夸其谈,长篇大论,可一旦轮到自己实行的时候,却总是逞一时之快,忘记了那些道理。

接下来,老子又说了一个合格的天下君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只有不以自己的荣辱为重,能承担天下的耻辱和灾难,为了人民忍辱负重的人,才能成为“天下王”。

本文最难理解的是“正言若反”这四个字,是否是指真理往往与人们所认定的道理相反,可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和之前的“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意思有不同了呢?之前老子说没有人不知道,只是没有人施行,现在又说与人们认定的道理相反,是不是有些不通顺。

或者和老子之前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样,真理往往和其表面现象不同,看上去普普通通,实则蕴含着道之德,如水一样,随处可见,却是最接近道的物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