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断舍离,做好人生的减法

“断舍离”三个字这些年非常流行,很多人把它挂在嘴边,并且标榜自己已经学会其奥义——就是“扔”。我们都以为“扔”掉多余的东西,“扔”掉多余的关系,就能解决一切烦杂。

但事实是,在“扔”这一动作之后,我们的人生并没有因此清算,东西并没有从此不增加,烦恼和忧愁没有减少,而迷茫和虚无也都还在。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断舍离”呢?

为什么要进行断舍离?

“断舍离”一词来源于日本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一书,即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通过处理多余的杂物以摆脱执念、恢复自我、发展自我的自我探查法就是断舍离。


她提出“断舍离”这一概念是受到了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的启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物品充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就比如说我临近春节打扫卫生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莫名其妙攒了很多快递盒子,囤了能用两年的洗衣液,做糕点的面粉已经放到过期。

我们身边被这些看似有用,实则不仅用不上,还挤压着我们居住空间的物品充斥着。为何会这样?这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物品的看法,从来都是这个东西“能不能用”,而不是这东西我们“需不需要”,这种思维方式给我们的心理暗示是,把一些并不会用上的东西留在身边,于是家里的物品囤积得越来越多。

但其实家里的杂物塞得满满当当,会给人一种压迫感,会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思维迟钝、行动迟缓,长久以往还会产生抑郁心态。我们要进行断舍离,就是要摆脱这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物品,创造一个怡然自得的生活空间,和这个空间互相赋能。

真正的断舍离需要做什么?

当我们明白了物品的实际效果,更新了对待事物价值的观念,我们的意识才会觉醒,才会自觉地组织行动断舍离。这是断舍离的第一步。

很多人一接触“断舍离”就开始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收拾东西、清理杂物,走向狂扔东西的极端。而断舍离的核心并不是简单地扔东西,而是在物质和精神上重新定义自己想要的空间,一个怡然自得的空间。

如何分辨什么东西该清除,什么东西该留下,是断舍离的关键。《断舍离》一书中提到了用三层筛子的方法进行物品取舍:一是清除那些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二是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三是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山下英子说:“先清理再收纳,才是断舍离的正确方法。”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整理收纳的书籍,但它们大多数只是着眼于如何高效地分类保管物品上,没有真正思考物品本身的价值,和人的关系。作者提出的断舍离不一样,它是以东西的代谢为前提进行整理收纳,三分法、751法、1out1in法、one touch法、自立自由自在法,通过书中介绍的这些收纳方法,让物品自得其位,让空间变得宽敞,人和物有一种相互呼应的流动感。


断舍离的意义何在?

大红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家装布置呈现出了一种典雅精致的中式设计之美,负责家装设计的导演说,剧中的家居环境讲究的是简单,这和作者在书中说到的“场空间”的概念异曲同工。当一切物品都有了足够的空间,每一次的取和放都能够按原路径来回,房屋之中的场空间井然有序,会产生一种流动的美感。

有人会说,物品减少会产生匮乏。其实不然,被物品所充斥,意味着我们总是被外物牵着鼻子走,无形中添置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成了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负担,这种只做加法的人生会致使我们在冗长琐碎的生活中迷失自己。

断舍离就是在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我们在断物品的时候,其实是在脱离执念,所以说断舍离是一场对自己人生的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断舍离,做好人生的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