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雍也篇12-14

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注:“说”通“悦”;“女”通“汝”。见《论语集释》。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画地为牢,不想前进了。”

解读:1、孔子觉得冉求说这话特没志气。冉求总是会给自己的不作为、不实践找很多理由和借口,孔子认为他是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在了这些借口和理由里面。

2、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只要有一个人能做到,其他人都能做到,只不过自己愿不愿意去做,想不想去做,是否愿意付出努力。

3、如果自己不想改变,就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还没做就说自己做不到,没有志趣去尝试。人不能画地为牢,不能故步自封。就算不能做到完全的多才多艺、“君子不器”,至少也要跟孔子一样“好学”,要爱学。

孔子说:“我未见能力不足者”


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注:“女”通“汝”,见《论语集释》。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把儒学只当成混饭本事的小人儒。”

解读:儒生分为两种:第一种、最早的儒生是从事教书、相礼、操办红白事,是作为一种职业存在。这就是孔子说的小人儒。

          第二种、希望儒生能够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对自己有要求,对国家有贡献;能够改变自己、肩负使命、改变国家,推动世界的改变。孔子认为这是君子儒。

          并不是孔子贬低把儒生作为职业的这些人,孔子只是希望他们能把她当做一个学习的路径和入口,用自己所学、所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怀揣更伟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这样也有一种无形的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为在武城做地方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发现人才了吗?” 子游回答:“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一贯走正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家里来。”

解读:1、规定好能走的叫路或者道;径是有人踩出来的。

行不由径:不抄小路。引申为只走自己该走的路,不走投机取巧走捷径。这也是君子的标志之一。

这类人不从众,不轻易就恶,有相当的定力和勇气。即使这件事或者这种行为并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定,而且很多人已经做了,但是只要不是自己的做事标准就不会去做,不会随波逐流。坚守这自己做人、做事的标准。

2、很多想和领导搞好关系的人,总是会找各种理由去接近领导、甚至谄媚。但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去做这些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8月28日——雍也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