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别离婚,熬到儿媳家拆迁款拿到手再离”“妈,我们早离了”

文|新面纱

来源|新面纱(公众号:XMS-2018Y)

01.

《知否》里盛明兰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婆媳事,终究是夫妻事。”

如果丈夫明辨是非,懂得维护妻子,懂得婚姻需要经营,不让婆婆处处插手,婆媳之间就没有那么多鸡毛蒜皮的事,也不会惹出那么多矛盾。

然而懂得这个道理的男人并不多,他们总觉得,我妈生了我,养大我,很不容易,我不能违背她的意愿,不能让她不高兴。

却从不曾想过,婆婆并未养大儿媳,婆婆对待儿子和儿媳的态度,不可能完全是一致的。亲生的就是亲生的,不是亲生的就不是亲生,始终隔了一层。

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婆婆处处看儿媳不顺眼的事情,认为儿媳抢走了她的儿子,认为儿媳太懒,不爱做家务,认为儿媳个性太强,不服从自己的管束等等。

总之,有千百种婆媳不合的理由,导致儿媳忍无可忍,宁愿离开婆家,也不想继续忍耐下去。对于现代的女人来说,有时候放手,反而是新的出路。

02.

周珊嫁给何安后,几乎就没有过过一天安稳的日子,主要还是婆婆太过于折磨人。

婆婆早年丧偶,一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大女儿早嫁人生了孩子,儿子这两年才结婚。

没结婚的时候,婆婆没觉得日子有多苦,自从娶了儿媳以后,就天天说自己以往的生活有多苦。

这些话,儿子听了,回想起从前,妈妈省吃俭用供他上学,给他买衣服鞋袜,又一阵感慨,心疼妈妈。

可这些话,在儿媳听来,虽然可怜婆婆的过去,但毕竟,你的苦难不是我造成的,我没必要每天都听你念叨苦难的过去。婆婆说多了,反倒让人觉得,你是故意说给儿媳听的。

每当周珊要买什么,婆婆总是拿过去对比:“以前哪有这么好的条件,没得吃,没得穿,没钱花,如今你们条件好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大概是长期处于寡居的原因,婆婆对儿子特别依恋,见不得儿子对媳妇好,会莫名地吃醋,尽管连自己都无法意识到,但事实却如此。

何安有时候给老婆买了衣服,婆婆也会嘀咕半天:“娶了媳妇忘了娘,给媳妇买都不给我买。”

03.

只要何安跟周珊在房间里多呆一会,婆婆一定会故意来敲门:“聊什么,这么好聊,也不出来陪陪我这老太婆。”

这让周珊感到很尴尬,不知如何应对。

更过分的是,婆婆还会拉上大姑姐,一起数落儿媳,明明没有的事,从婆婆嘴里说出来,就成了错全在周珊身上。

哪怕周珊跟何安吵架,起因在何安那里,婆婆跟大姑姐一唠嗑,又成了周珊的不是。

天底下没有哪个姑子不是帮着妈的,就算跟妈的感情不好,出嫁以后,还是会体悟妈的不容易。

大姑姐处处明里暗里地讽刺周珊懒,不做家务,都是亲妈做了,亲妈太累了,弟弟怎么会看上这样的人,要是我,早就休了她,再娶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是你说出去的话,就有可能传到别人的耳朵。

周珊明白婆婆和大姑姐在背后是怎么嚼舌根的,而最关键的人物----老公,却从来都当老好人,当她们的好儿子,好弟弟,从不会帮妻子说一句公道话,不会替妻子说一句好话。

摧毁婚姻的并不一定是遇到一个恶婆婆以及搅屎棍一样的大姑姐,而是愚孝没主见的丈夫。

04.

在数不清的婆媳争吵之中,丈夫从不帮妻子,早已让周珊感到心寒,心里默默地为自己谋出路。

周珊的娘家正处于征收开发时期,房子、农田和山丘都占用了不少地方,按照人头分,周珊的户口还在娘家,能分一笔不小的资金。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婆家。婆婆两眼一亮,发现发家致富的机会来了,赶紧让儿子将户口迁到儿媳家去,甚至还想将大姑子的户口也一块迁过去。

这样的算盘打得真响啊。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尽太聪明,不是一件好事。

周珊自从上次跟婆婆大吵后,就回娘家住了,当时吵得厉害处,还提出离婚,婆婆还满口怒怼儿媳:“谁怕谁,我儿子是男人,不怕离婚了找不到老婆,反倒是你,离婚了就掉价了。”

现在听说儿媳家拆迁,又想打亲情牌,让儿子赶紧来缓和缓和一下夫妻关系。

“儿,别离婚,熬到儿媳家拆迁款拿到手再离,也不迟。你现在就对她好一点,多说说好话,等到钱一拿到手,她爱折腾就折腾去,想离就离,我们管不着。”

婆婆的如意算盘果然打得比王熙凤还厉害。

05.

没想到儿子叹了一口气回答道:“妈,晚了,我们早离了。

“什么?离了?什么时候的事?”婆婆不相信这么快。

“你儿媳回娘家后三天就寄来离婚书了,现在去他们家提亲的人,都快踏破门槛了,都是冲着拆迁款去的。谁说离婚的女人就掉价,人家现在正涨价呢!”

何安说完,长叹了一口气。想想真不应该,事事都听亲妈的,更没想到,妻子周珊,这么硬气,一点余地都不留,好狠一女。

张小娴说:“一个男人对女人的伤害,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而是他让她在有所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

当妻子渴望、期待丈夫帮助自己、宽慰自己的时候,丈夫做不到,那就别怪女人心寒。寒透了心就无爱了,放手离开,才是爱自己的表现。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别离婚,熬到儿媳家拆迁款拿到手再离”“妈,我们早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