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收获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首⑧。前识者⑨,道之华⑩,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⑾,不居其薄⑿;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

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

“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上仁之人有仁爱心却不表现出来,上义之人有大义也不表现出来。

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

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

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注释]

1、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3、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5、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6、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7、薄:不足、衰薄。

8、首:开始、开端。

9、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

10、华:虚华。

11、处其愿:立身敦厚、朴实。

12、薄:指礼之衰薄。


个人感悟:

这一章是讲道与德、仁、义、礼的关系。

01.不彰显自己的德才叫有“上德”,总是标榜自己如何有德其实是“无德”;总是表现出来的仁义不是真正的仁义;总是表现出的礼也不是真正的礼。

02.离开了道,不守道,就不可能有德,也不可能有仁爱之心,所以以要遵从道,才能修炼真正的德行。

03.做堂堂正正的君子,就要朴实、敦厚,不虚化自己,不张扬自己,不标榜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做为一个普通人,修炼自己的心性,内心仁爱,厚道,与人为善,从不张扬,这就是真正的有德。

感触最深的是有人做了一点好事善事就大肆宣传自己,有人与当事人要情意,这样的人太多了!

修炼自己从内心做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