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ter1988 无性系估计显性和上位效应

Foster G S, Shaw D V. 1988. Using clonal replicates to explore genetic variation in a perennial plant specie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76(5): 788–794.

概要。提出了一个使用克隆复制个体的家族结构估计遗传参数的实验设计。该实验设计提供了一种定量群体遗传变异的技术,部分分离加性,优势和上位基因作用。提供我们的方法作为估计需要几代和/或近亲繁殖的上位基因作用的技术的替代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具有长生成周期的长寿多年生植物不是特别有用。分析的一个例子是给出了森林树种Populus deltoides Bartr,并且对8年以上测量的性状提供了参数估计。

关键词:加性遗传方差优势遗传变异 - 上位遗传变异 - 东部棉花

介绍

传统上,植物物种度量性状的遗传改良主要依赖于(如果不是排他地)对具有独立和加性效应的基因的频率变化。由具有加性效应的基因调控的性状的选择反应是可预测的,并且通过各种选择和育种程序(Falconer 1960; Hallauer和Miranda,1981)容易地获得代数的累积增益。残留遗传效应,包括位点内(优势)和位点间(上位)相互作用,通常被汇集在单一分类下,称为非加性效应。基于非加性效应的度量性状的选择反应从父母的表现来看是不可预测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累积的。对玉米(Zea mays L.)等一年生作物种类,存在非加性遗传效应及其获得遗传增益的价值,尽管对于优势和上位效应的相对贡献仍然存在分歧(Hallauer和Miranda,1981)。对于多年生植物的非加性遗传效应的推论通常限于优势效应,因为应用需要几代交配或近亲繁殖的实验方法的困难(Namkoong 1979);这种方法的应用对于具有长生成间隔的物种特别困难。将非加性遗传变异进一步分解为优势和上位性组分对于设计其在植物改良中的利用的有效方法以及估计其利用加成遗传效应的程序的潜在偏差是有价值的。

克隆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总遗传变异的估计,并已被广泛研究(例如,Burton和Devane 1953; Keller和Likens 1955; Libby 1962; Libby和Jund 1962; Mohn和Randall 1973)。然而,只有少数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其充分的潜力可以更完全地探索加性和非加性基因的作用(Comstock等人,1958; Cooper和Randall 1973; Burdon and Shelbourne 1974; Stonecypher and McCullough 1986)。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个实验设计,使用来自克隆复制和家族结构的信息来估计遗传参数。我们的设计允许估计加性和非加剂遗传变异,将后者部分分解为优势和上位成分。我们用多年生树种(Populus deltoides Bartr。)的实验数据证明了该模型的应用。本文的第二个目标是检查与个体发育相关的遗传参数的变化(Atchley 1984)。

你可能感兴趣的:(Foster1988 无性系估计显性和上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