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相同性的世界里,如何才算成功?

最近刚刚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心里有这样的疑问:东坡先生这样一位文章、诗词、书画、科学各种才艺无所不精、正直乐观的人,为什么会一生坎坷,仕途艰辛?

一、青年的崛起:能力相关度

苏东坡籍贯四川小城眉山,他20岁时参加京城殿试,在388人中名列第二。当时的主试官欧阳修器重他,对其所写的文章大加赞赏,并自叹“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人类学家高尔顿认为,人的各项能力指标是相关的,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公司里引进的高学历人才,领导通常会认为他们智商高,因而办事能力肯定强,品德也必不会差。然而,现代研究表明,有关人的各项指标,其实是弱相关。智商高的人,可能其他方面的能力仅是一般,其道德品质也并不见得高,前两天济南高铁在职博士强占他人座位就是一例,《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博士可是有名的杀人狂。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单一指标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前途是不靠谱的,更科学的是用雷达图(如下示意图)的方式反映人的综合实力。科举考试成绩代表了苏东坡考试能力强,其诗词创作水平更是一流。因而欣赏他的人们断定他其他方面的能力肯定也强,一定会仕途坦荡,平步青云,然而苏东坡却正好是那种政治智慧极弱的文学天才。


二、壮年的坎坷:忍痛易,忍痒难。

苏家两兄弟,弟弟苏子由冷静恬淡、稳健务实,哥哥苏子瞻(苏东坡)则倔强外向、才气纵横。相较之下,才能更一般的弟弟在官场却比兄长得意,受到的政治打击也较少,而哥哥则多次被贬、颠沛流离。

当时王安石的变法新党与司马光的保守旧党正处在激烈对抗之中,性格张扬的苏东坡不幸卷了进去,朋党之争由此笼罩了他的一生。

老臣富弼辞职归隐时警告说,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而小人必占上风,因为正人君子为道义而争,而小人则为权力而争,结果双方必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坏人得权。

司马光辞职后,曾上奏折痛斥王安石的霸道:“安石以为贤则贤,以为愚则愚;以为是则是,以为非则非。谄附安石者,谓之忠良;攻难安石者,谓之谗慝[chán tè](邪恶奸佞)。”

苏东坡做了一个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正人君子,因而他受到加倍打击。他性格中最大的短处是:喜欢向人直抒心意,写文章也是直接阐释真实见解。弟弟子由多次劝他说:“有的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

一个口无遮拦的朋友在人群中会让人害怕,大家担心他会说出令人尴尬的话语;一个直言无讳、玩笑戏谑的苏东坡也是如此,大家觉得他随时会不管不顾地吐露真言,这在勾心斗角的朝堂之上,简直是致命的弱点。苏东坡颇有点恃才傲物、对朝廷不敬,他曾把当政者比为鸣蛙、乌鸦,骂他们“沐猴而冠”。总之,他看不起舒亶、李定等新党官员,于是这些人就联手,把苏东坡卷入差点要命的“乌台诗案”。

苏东坡自己都说:“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而他,恰恰是一个忍不住痒的人,要么被毁灭,要么变圆滑,有棱角的石头终究敌不过无尽流淌的河水。

三、老年的平静: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后,聪明的他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把注意力转向宗教,后世于是出现了很多关于他与佛教的故事。有一次,他和好友佛印去游一座寺院,看见两个面貌狰狞的巨大金刚像。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有的学者把历史戏称为“力史”,其潜台词是:有力量的人决定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某些超级大国为了争夺资源,在世界各地引发动荡;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为了逐利扰乱市场、兴风作浪;我们可以看到无德之徒利用权力、贪得无厌;这些都是力量失衡带来的不公。面对拳头大小的对比,大部分人会选择随波逐流、轻松获得助力,而绝不愿逆水行舟,涉足少有人走的路。

这个世界是崇尚相同性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突出的棱角就是容易受到打磨,像苏东坡这样天赋异禀、生气蓬勃的人,自然常常陷入世俗规则的约束、周围庸人的排挤,何况前面我们说过,他的天赋更多的是文艺成就,而非政治手腕。

苏东坡多次被贬、还遭遇过死里逃生,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个性、深思人生的意义。他46岁时,妻子朝云生下儿子遁儿,他为此赋诗一首,自嘲道: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有意思的是,在苏东坡最难过的日子里,这位大诗人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他的诗仿佛随着他的日臻成熟,而变得深刻隽永。他享受着大自然之美,享受着生活中之乐,他在此时终于能够熄灭愤怒、苛求的心火,只剩下安详、平和、顺时知命的满足。

以前的他写过:“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而今的他写着:“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读《苏东坡传》的反思,到此接近尾声了。从东坡先生一生坎坷的生命历程里,我们看到了他从朝堂的风光回归田园的平淡,他从青年时向外扩张,寻求更大的外部空间,转变为老年时向内挖掘,探求心灵的愉悦与平静。

由此我又在想,这个崇尚相同性的世界里如何才算成功?身居高位、忙碌充实的企业家,是否会比菜市场里摇着扇子的卖菜翁更幸福快乐?一位年轻貌美、开着豪车的女子,是否会比一位肤色黝黑、骑着自行车的小哥更成功更有价值?江山如此多娇,世界丰富多彩,看不到生命终极意义的人,或许始终会被眼前的迷雾所诱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崇尚相同性的世界里,如何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