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性辨析,善还是恶?

  关于人性,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管古人还是今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圣人也为这个话题讨论的不可开交,各有各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儒家的思想家:孟子和荀子,比如孟子的观点就是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可能性,人在向善的过程中不断的修身养性,扩而充之,荀子的观点是人生来性本恶,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可以向善。

  先来分析一下荀子的观点,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的观点是人生来性本恶,就算后来有的人心是善的,但是也是伪善,不是真正的出于本心的善,这里的“伪”通“为”,意思是人的善心都是后天不断学习,教化修养而来的。但是这里就有个逻辑问题,既然荀子说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么后天的教化还有什么用呢?再怎么学习努力人的本性也是改变不了的呀。

  孟子的观点是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之所以生而为人,是因为有人与生俱来的仁义之心,也就是四端,这个四端的意思也就是萌芽,新的开始,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可能性,但是需要外界的塑造。如果人能保持和扩而充之这个四端,那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君子了。

  那么,西方对人性的看法是什么?基督教的人性观是什么?圣经上曾记载:亚当和夏娃按照上帝的安排,居住在美好的伊甸园中,后来,由于违背上帝的诫命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到大地上生存,繁衍生息。从这里可以看出,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恶,人一生下来是带有原罪的,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这一点可以说是恶的。而每个人犯了错,都要用一生来赎罪,弥补自己的原罪,这样能够上天堂,是为了外在的利益。从上述看来,基督教的人性观和荀子的很接近。

  西方哲学家帕斯卡尔的观点又是什么?他把人比作了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特别渺小,很不起眼,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随便向它吹一口气,甚至可以致它的命了。人的尊严在于思想,是理性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更不可能有丰富的人生,思想不仅是简单的生存需要,更是我们的尊严与道德。显然,他的观点和孟子的相似。

  大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让我思考了很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与日俱增,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他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可以意指很多东西,可以是我们未知的领域,也可以说是天命。有很多种可能。而心中的道德律就是四端,仁义礼智,人的本心本性。我认为康德的观点也与孟子的观点更接近。

  对于人性的观点,简直是众说纷纭,从古至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外人性辨析,善还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