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也行万里路

图:网络     


【文字家园】


2020年的故事。

抗疫期间全民宅家,宅出来一个搞笑视频:室内旅游。但见一个“导游”模样的家伙举了旗帜,带领一众老小,嘻嘻哈哈,从客厅到卧室,从卧室到厨房到洗手间,一路游山玩水,游遍了每一个角落,连马桶都没有放过。细细讲解,多角度拍照,在草地(床)上打滚,玩得各种开心。当是时,数亿人困在家里,闷得狠了,一个个挖空心思变着花样玩,且玩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花样,那视频便是其中之一,而且美其名曰室内旅游。

朋友聚会,酒桌上一提起那段往事,便一齐哄笑。座中更有人总结了“室内旅游”的好处:不堵车,不交过路费,不购物,不带方便面,憋急了不用找厕所。

座中打总结那人是我。说来也巧,当时恰好读了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便当真来了个说走就走的室内旅游。

宅家那两个月,小区管得严,基本上不允许下楼。我习惯了每天快走,这下只能将就着在阳台上“远足”。阳台乃家中广场,最是“广阔”,从东边走到西边八步,一个来回多达十六步。但不宜太快,不然你刚刚提速就该掉头了。我平时每天走五公里,在阳台上“远足”,须走三千多个来回,如失眠时数羊,数着数着,便数到一边去了。正烦躁,阿兰·德波顿告诉我家里照样可以旅游,而且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有人真的在室内旅游了。

那家伙是个法国人,名叫塞维尔·德·梅伊斯特,27岁,于1790年的春天开辟了室内旅游这种最方便、最节约的旅行模式,并写下了游记《我的卧室之旅》。在旅途中,德·梅伊斯特兴致勃勃地观察他的沙发、沙发上的靠垫,床,以及床上用品,尽量从过去熟视无睹的物件中发现其新的特质。他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自己的居所,并发现其有趣程度不亚于著名旅行家洪堡的南美之旅。

“正常人”或许会说,德·梅伊斯特这家伙不会有毛病吧?放着“诗和远方”不去,成天在家里转悠,莫非是吃饱了撑的。阿兰·德波顿认为他没毛病,说他天性热情而浪漫,喜欢读书,绘画。还说他迷恋航空,曾和朋友一起制作了一对翅膀,计划飞往美洲,但没有成功,“半路”上掉下来了。

阿兰·德波顿说:“我们无法想象,在一个我们已经居住了1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地方,还能发现什么新的东西。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一切,因而对其视若无睹。因此,重要的是学会发现,学会在熟悉的事物中探索其潜在的价值。”

阿兰·德波顿当然不可能料到,2020的某一天,新冠病毒会在全球肆虐,无数人被迫宅在家中,并且有机会重新打量老公,老婆,父母,儿女,家具,家用电器,床上用品以及自己早已熟悉到视若无睹的一切。

听阿兰的,我也开始在家里“游山玩水”。从阳台到客厅,到主卧到次卧到厨房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宽敞处高视阔步,逼仄处闪转腾挪,一圈下来,竟得一百零八步左右。我尝试着用“从未来过”的目光打量着“陌生”的一切。我注意到阳台上有许多花盆,花盆有大有小,式样各不相同。我路过一盆“从未见过”的桂花——是月桂,居然开花了,一嘟噜一嘟噜米黄色的小花像鱼籽,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桂花旁边是一盆以前不曾留意过的薄荷,也绽开了浅蓝色的小花。从阳台望向窗外,或阴或晴,或明或暗,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天空,天空中每天都布置着不一样的风景。我路过沙发,路过餐桌,路过柜子上的地球仪,旅途中总有新的发现。我还发现不少曾经丢失的东西原来就在“这里”,一时又惊又喜。这些“发现”说明,生活中很多值得注意的东西,都被我们不经意地忽略了。

我路过书架时会停下来,信手抽出一本书翻看。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发现了过去读这本书时不曾抵达的地方。我发现读书也是行路,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读过的书就是你去过的地方,重读便是故地重游。

读书也是行路,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用读书的方式行路,宅家的是肉身,远行的是灵魂。用读书的方式行路,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用读书的方式行路,一“路”上自然不会堵车,不交过路费,用不着起早贪黑,风餐露宿。这么说并不意味我主张哪儿也不去,更不等于我赞成宅家。行路与读书,我以为二者均不可或缺。光走路不读书,走一辈子,无非比别人多穿坏几双鞋,脚底多一些老茧,其见识不见得就高明;光读书不行路,皓首穷经,胡子白了,牙齿缺了,终究不懂得人间烟火。对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读书即行路,行路即读书。那条神奇的“路”,并非局限于足下,而是无处不在,在高山,在大海,在星空。

读书也好,行路也罢,关键在于对书中和路上的事物不能熟视无睹,要以“从未读过”的目光读书,以 “从未来过”的心态行路。要“学会在熟悉的事物中探索其潜在的价值。”

明乎此,便可做到:宅家也行万里路,行路胜读万卷书。


《文字家园》链接:https://www.jianshu.com/c/57e28a11c7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宅家也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