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linux安装记录

摘自http://www.guokr.com/blog/442089/

我原来使用Ubuntu,后来受不了它的臃肿才开始用上Archlinux。所以,我是在Ubuntu上覆盖安装Archlinux的。大家实际的安装情况可能会和我的略有不同,这篇Guide就当作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吧。

安装方法:通过硬盘用grub引导ISO(archlinux-2013.01.04-dual.iso,i686)来安装,安装方法我参考了ArchWiki上的介绍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Grub2#Arch_ISO

假设我的ISO放在/dev/sda6/archives中,那么编辑/etc/grub.d/40_custom,加入
menuentry "Archlinux" --class iso {
set isofile="/archives/archlinux-2013.01.04-dual.iso"
loopback loop (hd0,6)$isofile
linux (loop)/arch/boot/i686/vmlinuz archisolabel=ARCH_201301 img_dev=/dev/sda6 img_loop=$isofile earlymodules=loop
initrd (loop)/arch/boot/i686/archiso.img
}

然后在终端下执行
sudo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更新grub,重启后选择进入archlinux的安装界面即可

1.磁盘分区
最好在安装前,就通过gparted等工具对磁盘分好区,这样方便很多。当然,也可以在命令行界面下用fdisk(纯命令操作),cfdisk(有简易的界面)来对磁盘进行分区。
我的150G硬盘上一部分用来装了XP,只能拿出50G来装archlinux。我的硬盘规划是这样的
/boot 100 Mib
/ 25 Gib
/Home 20 Gib
swap 2 Gib
余下的空间用作与Windows的交换分区

2.磁盘分区
分好区后,要进行格式化以及挂载swap。这里,我为了方便,统一格式化为ext4格式。
mkfs.ext4 /dev/sda6 #/boot
mkswap /dev/sda7 #/swap
mkfs.ext4 /dev/sda8 #/
swapon /dev/sda7 #挂载swap
另,由于我的/home目录有很多软件的配置,这里就不格式化了,等重装完再添加到fstab自动挂载.

3.挂载分区
mount /dev/sda8 /mnt
mkdir /mnt/boot
mount /dev/sda6 /mnt/boot

4.安装基本系统/grub/gvim/net-tools
#其实基本系统只要安装base跟base-devel就行,不过grub与gvim迟早要装,ifconfig也要安装net-tools后才能使用,所以这里就先装了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grub-bios gvim net-tools

5.配置系统
#生成fstab
genfstab -p /mnt >> /mnt/etc/fstab

#chroot 到新系统中去
arch-chroot /mnt

#添加主机名
echo your_hostname >> /etc/hostname

#设置locale
echo LANG=en_US.UTF-8(或zh_CN.UTF-8) >> /etc/locale.conf

#创建一个初始RAM disk
mkinitcpio -p linux

#安装grub
grub-install /dev/sda
#生成grub设置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为root设置密码
passwd root

6.卸载与重启
exit
unmount /mnt/boot
unmount /mnt
reboot

重启后登录为root

7.基础配置
联网
dhcpcd

修改mirrorlist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把中国的几个网址都提到最前

更新系统
pacman -Syu

安装声卡驱动
pacman -S alsa-utils
安装基础的xorg包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server-utils xorg-xinit xorg-utils

显卡驱动的安装可参照archwiki上的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Beginners%27_Guide/Post-installation_(简体中文)

ati显卡开源驱动
pacman -S xf86-video-ati

8.添加账户
useradd -m -s /bin/bash your_username

#设置密码
passwd your_username

安装sudo
pacman -S sudo

#sudo的相关设置(更多请参考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Sudo_(简体中文)

sudo visudo
只允许本地登陆的用户执行sudo
添加一行
username your_hostname=(ALL) ALL
如果想执行sudo时不用输入密码,可以这样
username your_hostname=(ALL)NOPASSWD:ALL

设置vim为visudo的永久默认编辑器
Defaults editor=/usr/bin/vim, !env_editor

修改密码过期时间
Defaults:用户名 timestamp_timeout=60

直接运行 /sbin 和 /usr/sbin 中的命令
Defaults secure_path="/bin:/sbin:/usr/bin:/usr/sbin"

开启sudo的自动补全
pacman -S bash-completion 或
把 complete -cf sudo 加入 ~/.bashrc

9.编辑locale.gen
vim /etc/locale.gen
找到开头有en_US和zh_CN的行,删除行头的#
然后执行
locale-gen

10.配置系统
安装字体
pacman -S ttf-dejavu wqy-microhei

登录管理器slim的安装及配置
pacman -S slim
slim的配置(参考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SLiM_(简体中文) )
启用slim服务
systemctl enable slim
slim美化
安装slim主题包 pacman -S slim-themes archlinux-themes-slim
编辑/etc/slim.conf中的current_theme那行,将"default"改为你想要的主题名(主题包文件在/usr/share/slim/themes/)

设定时区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设定硬件时间 
hwclock –systohc –utc
使用openntpd(联网校对时间)
pacman -S openntpd
systemctl enable openntpd

接下来,要切换到日常使用的普通用户,不然接下来所作的改动都只会保存在root目录下

配置xinitrc
sudo cp /etc/skel/.xinitrc ~/.xinitrc
然后编辑.xinitrc加入启动你所需要的WM的命令,或者去掉文件中相应的注释即可(更多命令可参考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SLiM_(简体中文) )

安装桌面环境(可选)
我喜欢轻便的xfce4
sudo pacman -S xfce4
在~/.xinitrc里去掉exec startxfce4的注释
更多与xfce有关的配置请参考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Xfce_(简体中文)

#挂载/home目录
vim /etc/fstab
加入
/dev/sda9 /home ext4 defaults 0 0

At last,reboot and enjoy!


转自http://www.lsdsjy.com/vbox-archlinux/点击打开链接

在 VirtualBox 中安装 ArchLinux

ArchLinux 对于像我这样的Linux小白来说确实不像 Ubuntu、Fedora 那样出名,但是当我了解了一点之后,发现它确实很诱人。最后我终于迫不及待地在 VirtualBox 中开始了 ArchLinux 征程,却没想到这路途如取经一般,一走就是十万八千里。途中自己也一度曾想过放弃,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地走了下去,终于柳暗花明。前后大约花了一天,Google 百度无所不用,贴吧论坛全都看遍,终于得出结论:
Arch Wiki 才是王道。

//注:本文基本参照 Arch Wiki 的 Beginners’ Guide

//鸟文版: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Beginners%27_Guide

//中文版: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Beginners%27_Guide_(简体中文)

准备:

先说明环境,安装过程并非于实体机上,而是在 VirutalBox 中,主要还是为了保险,毕竟接触 Linux 没多久,对 Arch 也没有什么了解。所以很多步骤在实体机安装时并不能照搬。

1.镜像

目前(2013.3)最新的镜像文件是2013.3.1的,国内的网易镜像速度比较快,极力推荐:http://mirrors.163.com/archlinux/iso/

可以选择直接http方式或种子下载。

//疑问:自己一直没搞懂滚动更新的含义,似乎任何版本的Arch都能滚动更新到最新版?

2.vbox

vbox不用过多介绍了,著名的跨平台虚拟机软件。

http://virtualbox.org/

开始:

1.创建虚拟机。

在vbox中创建新的虚拟机。名字随意。内存、硬盘可以按默认,或视机子配置而定。

我的虚拟机配置:

cpu数量 1

ram 512M

硬盘 8G(动态大小)

2.启动

直接启动虚拟机,会提示你选择镜像文件。此时选中刚刚下载好的iso,然后启动,看到如下启动画面:

直接回车,启动Arch:

不一会儿就自动以root登入:

3.设置

首先,Arch的安装需要联网下载软件包。由于vbox的默认网络设置可以使arch自动连上网络,因此此时可以试试

ping -c 4 baidu.com

会发现网络已经正常。(若无法ping通,看看虚拟机的网络设置是否为“NAT”)

然后是硬盘分区。由于我是尝试,所以只分了两个:一个作为根目录,另一个作为swap。

cfdisk

这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字符界面的分区工具,操作简单。分区操作完成后,选择Write将操作写入分区表。软件会给出警告,回答yes即可:

然后退出,运行 fdisk -l 看看是否分区成功。

分区之后别忘了格式化各个分区。

普通分区可以

mkfs.ext4 /dev/sdaX

至于swap分区

mkswap /dev/sdaX

swapon /dev/sdaX

分区完成后,要挂载才能使用。根目录挂载法如下(一般是/dev/sda1)

mount /dev/sda1 /mnt

如果还有其他挂载点,比如/home

mkdir /mnt/home

mount /dev/sdaX /mnt/home

由于安装过程需要下载各种包,所以源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装的速度。国内比较好的源自然是网易163。于是,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加上一句

Server = http://mirrors.163.com/archlinux/$repo/os/$arch

保存退出。

4.安装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几个回车之后,开始下载安装。看着字符界面的进度条还挺舒服的。

//一开始对于这种方式很不解。后来发现,几乎每个版本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安装的系统保持最新,于是愈发喜欢了。

没多久就装好了。装好之后要让装好的系统能够自动挂载 / 分区: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5.配置新系统

arch-chroot 使得/mnt变为/目录方便对新系统进行操作:

arch-chroot /mnt

//可以在其后加/bin/bash或其他来指定你想用的shell

编辑/etc/locale.gen文件,移除这些行前面的#(即取消注释)

en_US.UTF-8 UTF-8

zh_CN.GB18030 GB18030

zh_CN.GBK GBK

zh_CN.UTF-8 UTF-8

zh_CN GB2312

运行

locale-gen

编辑/etc/locale.conf文件,加入

LANG=zh_CN.UTF-8

LC_TIME=en_GB.UTF-8

设定时区: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设置时间:

hwclock —systohc —utc

编辑/etc/modules-load.d/virtio-net.conf文件:

virtio-net

设定主机名:

echo myhostname > /etc/hostname

设置root密码:

passwd

创建自己平时使用的用户:

useradd -m -g users -G wheel -s /bin/bash 用户名

passwd 用户名

安装grub:

pacman -S grub-bios

grub-install —target=i386-pc —recheck /dev/sda

cp /usr/share/locale/en\@quot/LC_MESSAGES/grub.mo /boot/grub/locale/en.mo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6.结尾

退出chroot:

exit

卸载各个分区://注意umount的顺序 先umount除/外的的分区 最后umount根分区 否则会提示无法卸载

[umount /mnt/home]

[…]

umount /mnt

重启:

reboot

别忘了把虚拟机分配的iso去掉。然后Arch正式安装成功。

7.新的开始

终于和新系统见面了。熟悉的tty:

以下操作注意以root身份进行。

//如果在下面操作中出现文件系统只读(filesystem read-only)提示,运行 mount /dev/sda1 -o rw,remount,auto /

连上网络(vbox虚拟机网络配置为NAT时):

dhcpcd

//可以将其作为启动时自动执行的命令

装X-org、驱动、桌面环境等图形相关的各种软件(桌面环境我选择的是xfce4,vbox中不用装驱动,而是装vbox的增强包):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xinit xorg-utils xorg-server-utils mesa

pacman -S virtualbox-guest-utils

pacman -S xfce4

载入virtualbox的模块:

modprobe -a vboxguest vboxsf

//据说video模块有问题,而自己尝试之后如网上所说,所以没有启用vboxvideo模块

自动载入这些模块,编辑/etc/modules-load.d/virtualbox.conf:

vboxguest

vboxsf

配置桌面环境:

echo “startxfce4” >> /etc/X11/xinit/xinitrc

安装输入法(自行选择):

pacman -S fcitx

配置输入法,编辑/etc/profile: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XIM=fcitx

XIM_PROGRAM=fcitx

XMODIFIERS=@im=fcitx

执行 source /etc/profile 使配置生效

执行 echo “fcitx &” >> /etc/X11/xinit/xinitrc 使其自启动

做个连接,让xinitrc变成自己的:

ln -s /etc/X11/xinit/xinitrc /home/用户名/.xinitrc

注销root(Ctrl+D或exit)

最后

startxfce4

//startx无效所以才用startxfce4,不知道是不是漏了哪一步导致的问题

字体很丑:

pacman -S ttf-dejavu

附图:

8.结束

Arch真是练习打字考验人品的好东西。

Arch的安装配置过程让我很无力,原来一个系统可以这样安装。

Arch给了我很多问题,蛋疼得很。

Arch让我喜爱不已,因为我爱折腾。

Arch。

参考资料:

Arch Linux as Guest in VirtualBox

Beginner’s Guide 简体中文版)

Archlinux 吧安装指南帖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archlinux,os,linux,archlinux,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