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教师》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犹如聆听智者答疑解惑。读完《高手教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魏老师的一句话: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自我教育。他的这句话是从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一切管理,本质上都是自我管理”内化而来,读到这句话,我终于明白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这本书分别从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的力量、如何与家长做好家校共育、怎样解决学生棘手问题、成长教育的细节和高手教师的自我修炼六个方面展开。在序言部分魏老师介绍了“新教师”的概念,新教师指的是与新教育的理念、愿景、价值观相适应的教师。新教师是终身学习者,他们致力于通过工作让知识活起来,通过学习让工作变得更有创造性,他们的学习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将各种学习予以整合。新教师渴望自由与创造,他们会创造会加入拥有共同愿景的、尺码相同的人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发展,切磋琢磨。

术业有专攻,魏老师认为教师应该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他认为专业赋予人以自由。在发展过程中要倾听各种声音,但是不借他人来定义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要试图说服别人,而要向下扎根,向上开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时常惶恐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想要做一名高手教师,实在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修炼。

作为一名班主任,书中关于“家校沟通”的部分我比较感兴趣。家校沟通与教育好孩子息息相关,虽然老师和家长的目的是相同的,但因为所处立场不同,有可能因沟通不畅而出现负面效应。在细读“与家长并肩作战”时,魏老师告诉我:聆听家长,是一个很专业的过程。因为存在着“专业的教师”,但并不存在“专业的家长”。所以,在家校沟通中,家长不会以你期待的样子沟通,往往是以自己最自然的、最情境化的方式沟通。尤其涉及自身利益时,也少有极端理性的。因此,在事实、情绪、观点和诉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聆听、接纳、澄清肯定要比对立、反驳、指责更是一种理性的反应。

我们要学会管理家长微信群。为了家校有效沟通,班主任常会建立家长微信或者qq群。建群后一定要拟定群规,以便今后管理和交流。首先要坚守安静原则,要求群内不得发任何与班级和孩子无关的信息,如广告、投票、红包等。二是定时讨论原则。提醒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请不要在群内咨询孩子近期表现。如有需要,请电话或到学校交流。老师发送消息后,如无特殊注明收到需回复,可不必回复。群内无需说感谢老师的话。您对班级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以及您孩子的进步,是对老师最大的感谢。三是尊重原则。请自觉尊重其他家长,如有任何孩子之间的摩擦和纠纷,请及时和老师电话联系,沟通解决。不可自行在群中指责其他家长。群规是保障群内秩序的最好保障。请给孩子做好榜样,务必自觉遵守。

魏老师对教师在微信群里发言的建议更值得教者学习并借鉴。

(1)选择什么时机发言?要有仪式感。家长不烦你说话,毕竟他也想更多地了解信息,最烦的是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说话。所以,除非紧急通知,你要尽可能将发言时间安排在固定的时间。

(2)一次将信息说完整,避免家长反复问。

(3)有家长在群里表扬你,尽量不要公开回复。家长可能是真心表扬,但其他家长或许不舒服,认为是在讨好老师。这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也无法澄清。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公开表扬,你私下感谢。这样,这个家长和旁观者的情绪都照应到了。

(4)避免公开表扬和批评学生(包括家长)。公开批评,不能指向学生,而应该指向现象。老师容易犯的错误,是公开点名表扬学生。被表扬的家长有时候也未必自在。但是,其他家长心里肯定不舒服。正确的方法,是公开分享学生作品或事迹,但不说这个学生是谁。这样,既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又保护了大多数家长的情绪,被实际表扬的孩子家长,也很开心,一举数得。对有明显进步的孩子,宜私下发给家长,因为公开有时候会引发下意识的评价。

(5)不要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哪怕是小学一年级,作业也要训练孩子记下来。如果孩子记不住,就要训练,将作业全部压在家长身上,是对所有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关于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方面,可以建议家长参照以下方法:

(1)积极发掘并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人的注意力、精力是有限的,当孩子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打球、阅读、画画、健身、听音乐等更多方面时,就会从手机的泥潭中拔出来。

(2)告诉孩子,真正的强者不是能把游戏打到多少关,而是要成为开发游戏的那个人,那才是真正的强者!

(3)告诉孩子,把玩手机的那种探索、实践、思考精神以及大把大把时间的付出用在学习上,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

(4)父母起表率作用。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起到有效的榜样作用,因为现在很多家长也沉迷手机,经常在孩子面前拿手机玩抖音,打游戏、直播或者网上购物。家长对于网络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对待网络的态度,家长对网络了如指掌,也有利教育孩子。孩子会效仿家长,如果家长经常玩手机消磨时间,那么孩子也会学家长,有时间就想看手机。

(5)孩子有时候无聊,选择上网消磨时间,是因为需要陪伴。家长工作压力大,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很多家长一般选择用物质补偿孩子,其实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家长的陪伴。家长没事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多交流,陪孩子做游戏等等,让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这样孩子的心理也会更健康。

这本书实则告诉我们,修炼自己,是一生的功课。在专业发展的修炼过程中,就像魏老师所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手教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