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号浦仕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49至54篇读后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凄美的爱情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这种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我班刚毕业的孩子们。当时我班才五年级,一个男生对一个六年级女生有爱慕之情,当六年级毕业照相时,他们一起合照了一张照片,照片由六年级老师传到我手里,恰逢课间,老师们都聚在办公室,办公室瞬间炸开了锅,似乎这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都说要严肃处理。此时此刻,我沉默了,什么也没说。课后我找到这名男生,悄悄把照片给他,对他笑了笑,然后拍拍他的肩走开了。这孩子当时低下了头,以为是狂风暴雨要来了,就这样这学期就度过了。开学时,我班升入六年级,原六年级学生已毕业,这名男生从一开学就发生了较大转变,读书劲头更足了,过了一段时间就赶上了其他孩子,特别是书写有了巨大进步。我读这篇文章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劈头盖脸的去批评。

      《美丽的玫瑰花》——霍桑效应。关注就是力量,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曾是学生,教师关注的一个眼神,一句赞赏,一句关爱都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我们有一名女生,没上过学前班,直接读一年级,还在找不到厕所,找不到教室,教师无法跟她沟通,上课时我经常全校去找她的身影,后来,我让我班学生看见就把她领回教室,大概一月之后,能找到厕所和教室。当然也免不了会受同学的欺负,每当发现我都会在班上强调,不准欺负她,我们要关爱她。有一天放学,我走在她后面,她不停地回头向我微笑,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会有谁不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呢。读了此篇文章,激活了我的大脑,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多关注学生,给予学生信心,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最美的肉汤》——登门槛效应。这种方法用在对“问题学生”和“后进生”的转化中,我们要把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的矫正分解成很多小目标去完成。首先完成一个简单的小目标,然后循序渐进,逐个目标依次实现,为他们设计“跳一跳,够得到”的教学目标,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育不能期望学生一次性有多大进步,只要有进步时,我们要像文中的教字案例一样,抓住点滴的进步,不断的鼓励和巩固已有成果,要这类学生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看到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得寸进尺”,从而丢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千万不能把目标订得过高,不可实现而导致学生和家长、老师的对立,从而致使教学目标失败。

      《拆掉屋顶还是打开天窗》——留面子效应,和上面登门槛效应有所不同,我们给学生的任务要重些,让学生感受到不能完成,然后减轻任务,让学生既感受到能完成,又心甘情愿去完成。“留面子效应”对批评的启示是,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考虑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实施批评时要掌握分寸,使批评能被学生所接受。要在批评中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希望,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如果批评学生过频或过重,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让学生丧失了自信,进而破罐子破摔。那么学生犯了错误时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改正错误,而是如何逃避惩罚,如有的学生采取了离家出走等极端的应对方式。因此,我们在批评时要做到恰到好处,让受教育者看到希望,找到路标。“留面子效应”是一面双刃剑,善加利用可以使沟通、交流事半功倍。但是,我们在对学生的交流中要慎重考虑,“留面子效应”不是对每个人都起作用的,当我们感受到不对劲时要即时调整,采用其他方法。

      《课堂管理中的潜规则》——85-15-5效应。我们的教学要适合80%的人,兼顾后面15%的人,最后5%要绘予特殊照顾。80—15-5 效应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但是要铭记,没有孩子天生爱捣乱,我们对待的是年轻的生命,过早给他们贴上标签决不是好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自我管理的习惯,这样“捣乱”学生也能变得自律,只要我们有爱!千万不要低估爱的力量,因为有爱所以被祝福、因为有爱所以愉快、因为有爱所以幸福,正因为爱的存在,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才让生活变得更加的多彩。让我们的班级充满爱,我们的班级会积极向上发展,让人有意想不驯的收获。

      《想吃活鱼吗?》——鲶鱼效应。在班级管理中亦可巧用鲩鱼效应。比如说,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可以不断地引入外来竞争,比如和其他班级进行比赛,或者和其他学校的同龄人竞争。因为仅有内部竞争有时是不够的,而且很容易造成井底之蛙的局势,以为我们的学校就意味着整个世界,如果拿个班上第一,或者全校第一,就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岂知强中更有强中手,自己的那点小成绩根本不值得炫耀。同时,我们也不能乱用鲶鱼效应,要注意鲶鱼副效应。如果班级本身活力四射,再用就引发其他一些问题。

      名人有多种类别,比如科学家也是名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最终实现事业上的成就。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为学生选择好“名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应携手拓宽孩子的视野,提供更大范围的榜样人物,让那些贡献突出的科技英杰、商界骄子、文学泰斗、政坛领袖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目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15号浦仕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49至54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