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与粗糙

最近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最喜欢詹青云与黄执中老师的观点。精神上的精致与心灵上的精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东西,而不是一味追求物质的精致。

以前自己也是会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顾一切,虽然这与精致相差还很远,但也超过我的消费。后面发现,一起出来的同学买房,自己一直一无所有,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与观念。我真的那么需要那件衣服吗?我真的那么急需那条裙子?不是的,我本可以再等等,一个月后能以五折买到那件看中的。我之前追求买东西时的飒爽,追求我脑中所认为的精致抑或者说美好。当服务员在旁边跟你说,你穿这件衣服真漂亮,这是最新款跟你特别配,当你朋友也说好看的时候,你觉得拥有这件衣服的你,似乎就是精致本“精”了,一口气买。现在反思,当时我不就是被商家所谓“新款”“流行”“特漂亮”“超级配”所绑架吗?从此我觉得我要改变我的消费习惯,我要按照收入分配消费,有计划的限制自己,定期储蓄以便更好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开始买衣服不再追求自己的一时下单爽,买东西克制、理性追求性价比。

以前我接受不了粗糙。农村出来的人,没有貌美如仙,也没有才高八斗,更不会人情世故,我凭什么一飞登天呢?所以生活泥潭的我,梦想自己是高贵的白天鹅,我对世界充满怨愤,因为自己无力改变自己清贫的窘境。我觉得命运不公,我觉得父母无能,我觉得公司领导不识才……我怪我所处的环境,我怪我的父母,但是我却没有怪自己。后来慢慢,可能被生活打击的无力反抗,开始有些认命。我开始反思自己,慢慢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本就一个农村娃的命运,与父母相比,自己还是得到太多。我开始接受生活中的粗糙,不再嫌弃自己家,不再觉得父母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他们面色蜡黄、弓着背,是因为风雨中种田、挑担从不停歇,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供我和弟弟上完大学。我应该为他们劳动的形象感到骄傲,而不是认为他们农民的形象使我丢人。打小我就不让自己的爸妈去学校,我觉得他们太丢人,跟别人的父母一比自己差好远。所以初中学校交米,我自己扛。高中、大学报道和学费自己交,我以为自己凭借自己的努力最后会摆脱家里的一切。然后现在的我,才发现我错失太多美好温馨的时光。我发现自己家做的菜是最好吃的,妈妈的血鸭、米豆腐,爸爸的狗肉与猪大肠,以及自己家的做的豆腐。我觉得自己27年来一直在逃离的东西,其实是那么的美,那么珍贵的时光,最终却都没有留下什么美好回忆。

此番醒悟,为时不晚,我还有时间弥补。我不再盲目追求、攀比,我也不再觉得父母的形象无法见人,我、我的家人和我家就是这样,你喜欢不喜欢我都不在意,因为我更在意自己的家人。我开始乐意带同学去我家,我开始把我的家人向外去自豪、郑重地介绍:这是我妈,这是我爸。粗糙是生活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如果你无法接受,你终将无法悦纳自己、接纳世界。精致可以一时追求,粗糙是常伴左右。忽然想到节目曾经的对话,杜邦妮说如果一个人经历太多太多苦,那生活要多少甜去填满?马东老师说一点点甜就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致与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