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平等吗?

——极光三人行0124

【引子】——今日晨间跟读论语如下: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标题】人,生而平等吗?

现在已经子时了。在沐浴时,想起早上的晨间跟读,脑袋冒出这个问题:人,生而平等吗?人,有等级之分吗?

“人人平等”,就象我们说“人之初性本善”一样自然。事实上,平等,等级,类似这样的词汇,在我们的周边甚少出现,除了四六级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知识技能考试之外。


当我们周围不常谈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它就已经不是问题了。比如,我们每年都有儿童节,妇女节,我以为,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儿童妇女仍属于弱势群体,需要拿出来说说,提醒大家记得。而,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已是不好意思再说的口头禅了。不仅现代如此,古时候也一样,《史记•商君列传》早就记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论语》也曾记录:“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就算是耕牛之子又怎样,是人才,山川之神都不会舍弃。孔子认为老天是公平的。也是主张人的平等的。这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诸多描述也是一致的。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对万物没有偏爱,一视同仁。


但是,孔子为何要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上,中人以下,是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吗?原句直译为,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中人,是智慧等级?还是阶段等级?


无独有偶。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是说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老子比孔子年长,难道老子早就将人分等级了吗?


我仿佛看到两位先哲在星际棋盘边,摸着长长的胡须,相视一笑,看看我,不语。


泰山 Aurora

我好似听见他们在说,孩子啊,咱们可是跨越时空相见,我们隔了2500多年啊。我们那时候,还有奴隶、贵族,后来的朝代也有封建等级制度啊,哪象你啊,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和平时代,法治社会,人人平等啊。


我若有所悟。是啊,老子说“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不正是告诉我们不存分别心、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达到人人平等、天下玄同的境界吗?


所以,所谓平等,等级,一种是统治政权下的制度存在,一种是自己心中的意识形态。就象奴隶社会,从制度上说,人被分为奴隶、贵族等,但自己看待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平等的,就象古罗马的斯巴达克思,是人们眼中的英雄,至高级别的存在。


那么,今天说“中人以上”“中人以下”,说“上士中士下士”,乍看是把人分为各种等级,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读到的是什么呢?


我读到的更多的是智慧认识的程度,是拥抱新鲜事物、认识世界的意识开放度,是就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高低而言的,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阶级等级,也不是一个人本身智力的高低。因为,现在医学和心理学说明,人在智力水平上相差不大,而且可以后天修炼。


而阶级等级观念,也不排除人们的思维和历史局限性。

人,生而平等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象当前许多人也提到“阶级固化”的概念一样。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这也完全不是一个问题。在我眼中,在当今美好的时代,答案是肯定的,如老子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人平等,生而平等。不过,所学太浅,要写清楚这件事,对我来说,有点难。

零点了。先到这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而平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