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闷——读《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治国者无为无事,一国的政治看似混沌不清,其实有人民因生活安定,其德反而淳厚。治国者有为有事,一国的政治看似条理分明,其实人民因不堪束缚,其德反而浇薄。所以灾祸的里面,未必不隐藏者幸福,所以幸福里面,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得失祸福的循环,是没有一定的,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

就好像那本事正直的东西,突然间竟变作了虚假;那本是善良的东西,突然又化作邪恶一样。世人看不透这个道理,每每各执己见,以己见作为是非取舍的标准。他们现在这往复循环的圈子里,不能自拔,以为时很久了。

唯独得道的圣人,才能跳出这个圈子,能无为而为,以无事为事,方正而不接人,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耀。既伤不到自己,也伤不到别人。

引语:

我们平常说:“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其意是说,人民成熟的程度决定着政治体制的形态。同样,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人民”,其意是说,政治的好坏,影响民风的正邪。老子强调后者。他认为政治宽厚,民风变淳朴;政治苛察,民风便机诈。不过单纯宽厚的政治是否就绝对好呢?老子似乎不这样认为。如果看到放任自流,散乱无度,也会出现乱象。所以为政要宽严结合,要有灵活性,也要有原则。

本章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辩证名句。但是事实上仍有许多人不懂这个辩证法:一心求福,反而得祸;一心免祸,福却不至。这并不是说,祸与福总是互相转化,人则无能为力,不是的。老子只是说祸福互相包含,是否转化,要看人的智慧、有智慧的人,知道“福兮祸之所伏”,便要惜福,不要得意忘形,不断克服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灾祸便可以防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政闷——读《道德经》第五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