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思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晨起始锻炼时便断断续续地思考人生价值的问题。虽知此问题无解——其实也不是无解,而是没有人能说得透彻和明白,都是各说各话,各有其理,没个公认的令人信服答案,却还是忍不住地琢磨这事。可能是因了体能见衰后的无奈,或者辉煌不再后的落寞吧。

记得作家梁晓声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身,二是亲近的人,三是无关的众人。

由此,人只要活着便有意义和价值可言,因为谁会没有父母至亲?谁又能完全独立于他人而存活?于是,人之于别人而言,便有了价值。只不过价值的大小、优劣不同罢了。能利益与己无关的众人,便有大价值。利益辐射到的人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

我原来是赞成这个观点的。但现在不那么赞成了,准确地说是不那么苛求于第三个方面的事了。因为自知能力有限,再多梦想,无异于贪心,贪而不得,无异于自取其辱;再因人生价值的大小或优劣,只能有后人或说历史来评论和判定,在世时是无法定论的,再废其心,无异于自寻烦恼。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盖棺定论”确有其理。近的如同几年前的“打黑英雄”几年后变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几乎人所共知的明星趣事,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反而成了背面的典型或谈资。远的如同流星般神奇耀眼的新朝创始人王莽,短短的14年便从万众拥戴为帝,变成了万众唾弃为贼;无不说明人生价值惟有历史判定方显公平。

但所谓的公平也是相对于后世某些人的利益而言。对同一个人的同样行为,处在不同的角度、立场、层次上,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与结论。

就拿汉武大帝刘彻来说。不说其继位的阴阳,也不说其余生的昏庸,单就彻底解决北方隐患,奠定比今朝更为辽阔而相对稳定的疆域而言,就堪称大汉民族价值巨大之人。但是,别说彼时承受战乱之人,即便今人对其穷兵黩武杀伐过重的评论也不在少数,可不打仗、不死人,异族会归顺?敌人会消亡?辖区会扩大?

历史久远之事,本无法考据,大多源于史学家的文字传承。还拿刘彻来说,若不是司马迁遭其宫刑而泄愤于《史记》,想必汉武大帝之伟名远比现在更光辉。同为生灵,孰能无过,区区“巫蛊”相较于历朝历代之帝王劣迹本不足挂齿,另寻仙问道于长寿更该不值一提,却被浓墨重彩,淡化了汉武大帝的价值之余,也等同于自贬价值。

名垂千古的帝王价值尚且众说纷纭,价值难定,又何况平民百姓的蚁生价值。由此想说,所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唯存于个人自己的心中。这是前期所不悟之理,还记得读《活着》之时,怨余华处理不当——写死了富贵身边的七条人命,独留富贵苟活人世,责其主题“为活着而活着”,有失积极意义,现在想来,是自己认知不够,对人生理解不透而自以为是罢了。

人生能心常青而无愧,身蓬勃而久长,便足以谓之有意义有价值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思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