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记忆(四)

楚华送走了母亲,安顿好了孩子,就赶回学校去了。还有半年要毕业,他已经耽误好几天的功课,再不回学校真要被老师骂。楚华仗着自己学习好又是班干部和老师关系也好,这次女儿回来,他一个星期没有到学校,可再不去就有点不好交代了。

楚华人回到学校,其实心还是在江对岸。学校就在厂对岸的市区,自从考上大学之后,楚华很少回厂去。就是妻子生完孩子回来以后,他也不是经常过江的。一来学习的确紧张,楚华要以一个初中生的底子,在强手如林的大学跻身前几名,可不是随便说句话的事儿,那是楚华下了功夫刻苦读书的结果。二则,他们至今没有个房子,回去也没有住的地方,除非去住厂里招待所。楚华总觉得这样去住招待所怪怪的,叫厂里人一看就知道怎么一回事,怪丢人的。李梅回来小半年了,楚华只有一次回厂去的时候开了招待所。那天是因为楚华的师傅过50大寿,陪着师傅喝酒喝高了,过江的轮渡也早就停了,不得已楚华才去厂里招待所开了房间。

其实,还有第三个因素,那就是自从楚华考入大学之后,与妻子李梅之间的共同语言似乎更少了许多。李梅是标准的北方人性格,在情感方面素来就比较粗放。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很大程度是李梅母亲的作用。两家人是好朋友,李梅的妈妈在楚华小时候就非常喜欢他,算不上娃娃亲,可他们的确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李梅在家里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就是没有男孩。李梅的妈妈,就把楚华当自己儿子一样。以后,楚华和李梅又一起下乡,再一起进了厂。把他们从兵团弄上来,就是楚华的母亲去办的,把李梅一起上调的理由就是未婚夫妻。所以在楚华考上大学那年,李梅妈妈提出让他们结了婚,楚华再去上学。楚华母亲并不反对,她也早就把李梅视作了自己的儿媳妇。楚华虽说并不想马上结婚,也提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


他们谁也没有问过楚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究竟爱不爱李梅?也许在两家老人看,这根本就不能算个问题。两个孩子从小就一起长大,李梅比楚华小2岁,今年26。那就是说楚华认识李梅已经26年了。一起读书,一起下乡去了兵团,然后一起进工厂,肯定是感情深厚。

可谁说感情深厚的男女,就一定会有爱情产生?爱情是什么?那是男女之间最微妙的情感,可以什么基础也没有,只需要看上一眼,就可以迸发出火花的感情,所谓一见钟情就是这个意思。有很多太熟悉的男女之间,反而不会产生爱情了。

你要是问楚华对李梅有没有感情,那回答肯定是有,而且很深。问题就在这儿了,这份感情不是爱情。在楚华的内心世界里,李梅就是自己一个妹妹而已。其实,如果真有人去问李梅,恐怕她也说不清楚,自己算不算爱楚华?只不过李梅性格使然,有点大大咧咧,从来就不去思考这种问题。什么爱,不爱?她就知道到岁数了,找个可心的男人嫁了,生孩子,过日子。问题是楚华不是这种男人,他是个性格非常细腻,追求情调的人。照着当时流行的说法,“小资情调”很重的那种男人。楚华曾经试着用这种情调去发展和李梅的感情,可是李梅完全不能领悟,楚华只好放弃了。

结果,两个人就这么结婚了。新婚不久,楚华去读大学了。两个人在厂里本就是没有个家,结婚以后也是各自住在集体宿舍,要排队等厂里分房子。好在没有多久李梅怀孕了,两个老太太马上要楚华把妻子送回了北京。李梅在北京待产多半年,生下女儿又哺乳了一年多,差不多小两年时间他们是分居的。楚华利用这段时间如饥似渴地在读书,直到女儿出生,他才回了一次北京。对这个女儿,楚华爱到了骨子里,真是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女儿身上。他们夫妻的情感却还是那样淡淡的维持着,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从北京回到学校后,楚华的心理有了微妙的变化,读书的时候也很难做到心无旁骛了。他的心被那个粉团玉琢的小女孩牵挂着,真是应了那句话“女儿就是父亲的前世情人”。楚华积压在内心世界里的全部爱,彻底用在了对女儿的情感上。现在女儿终于可以在自己身边了,楚华自然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妥妥帖帖才会放心。

女儿有了专人照顾,楚华的心放下了一多半,他相信自己的眼力,文英有文化,而且甜甜也愿意跟她,这一点是不用再操心了。文英对女儿绝不会差。问题是,他不太放心李梅和文英的相处,李梅是不太懂得尊重别人的,即是性格关系,也是出身原因吧。李梅从小就是被别人照顾惯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失去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