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原则之五:权威

内容来自听书

近几年,电信诈骗的案件屡禁不止,有种诈骗手法是这样的: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告诉受害人因涉嫌违法洗钱,需要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以证清白。

虽然这种方式看起来粗糙拙劣,但是骗到的人可不少。

2018年,涉案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中,冒充公检法的,就占了三公之一。而且,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学历高低,都有被骗的经历。

听起来这么拙劣的手段,为什么屡试不爽呢?

这就涉及到影响力第五招:权威原则。

研究发现,在权威的命令下,大多数人都会不过脑子地去做任何事情,电信诈骗里的骗子就是利用公检法这些大众平时敬畏的形象来欺骗受害者。

为什么大家会如此重视权威呢?

这要从我们的成长经历说起。我们记事以来,父母、老师就在不断教导我们:要听话,要乖,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就很容易养成顺从和忠于权威的习惯。顺从权威,有它积极的一面,从大局来看,人们遵守社会规则、法律法规,社会才得以良好地运转。对个人而言,听从权威人员的指挥,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比如:小时候,听爸妈的话;工作中,听从老板的话,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有智慧,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部分赏罚权。

通常,他们的地位更高,权力更大,掌握的知识也更丰富,所以,按照他们的命令去做,是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顺从权威太理所当然,当权威人物说得完全没有道理的时候,我们也很有可能会习惯性地照着去做。

比如,医院里的一些基层医师、护士,他们收到领导层的用药指令时,基本上会照单全收,不会思考一下:领导开的方子,是不是有问题?

而且,就算发现了问题,也会觉得,领导可能另有考虑,不会轻易对上级的命令提出质疑。而这种对上级命令下意识地遵守,出错概率是极高的。

有位药学教授写了本书,名字叫《用药失误成因和预防》,他把用药失误的大部分原因归结为:患者、护士、药剂师和其他医护人员对主治医生的盲目服从上。

而在日常生活中,广告商也经常利用权威这一原则,比如会找一个曾经在电视剧里曾经演过医生的演员,来宣传他们拉医疗产品。就算大家都知道,穿着白大褂的不一定就是医生,还是会有很多人上当,原因就在于权威的象征符号,比如衣着、身份和头衔,会让人们产生下意识地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当权威了。

再说一下头衔,真正的头衔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得到,但也有人随随便便地给自己贴上看起来很权威的标签,比如,某某教授,某某专家,然后说一些冠冕堂皇的理论,堂而皇之地招摇撞骗。

比如,什么养生专家刘医生,中华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中华中医医学会郑和副会长,北大专家,高级营养师等等。

当然了,口说无凭,为了更有说服力,这些养生专家还会从装扮上下功夫,比如中医医师,就找一些年纪比较大的,穿一些传统服饰。

说科学养生的,就穿一些西装革履。

衣服,可以除了鉴定身份之外,还可以用于装饰,表现得多广义的权威,精致昂贵的服装,代表地位和身份。

和珠宝、汽车等类似的身份标志也一样,就算是土包子,穿一身名牌,开着着玛莎拉蒂,大多数人还是会对他们另眼相看。要不然,朋友圈徽商都喜欢喜提豪车呢?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被权威误导呢?

首先,要对自己做足够的心理建设,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会受到权威的影响,等到它真的出现,并且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时候,再发现就晚了。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多方考虑。

另外,碰到看起来很权威的人,感觉自己快要被他影响了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首先,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什么头衔呀、衣服呀,都会对我们产生误导,穿着白大褂的广告代言人,脱掉白大褂后,他们本身是个演员,而不是医生。如果身份确定好了,他确实是专家。

然后,我们应该考虑第二个问题,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因为,哪怕是真正权威的专家,也可能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原因,而有所保留,所以,我们必须考虑,他们在当前情况下的可信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响力原则之五: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