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要素之一。协议包含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语法是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者格式。语义是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执行何种动作或返回何种应答。时序关系是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协议与计算机的网络层次结构想对应。协议体系结构的思想是:用一个构造好的模块集合来完成不同的通信功能。
网络的应用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他是计算机开放互联环境与本地系统的操作环境和应用系统直接接口的一个层次。在功能上,应用层为本地系统的应用进程访问网络环境提供手段,也是唯一直接给应用进程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层次。即借助应用实体、应用协议和应用服务实现端点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的应用系统(应用进程)创建一种开放的互联通信环境(即OSI环境),并提供本地系统与外界系统进行应用合作的各种应用服务。实际应用系统中,当与远端的应用系统进行交互时,应用进程除了与OSI环境进行交互之外还与本地系统进行交互。以本地应用进程A与另一端系统中的B应用进程发送问津为例,进程A在发送前首先需要通过本地系统找到该文件(与OSI无关),然后发送给进程B(与OSI关)
传输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是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界面和桥梁,它是面向应用的高层和面向通信的低三层协议之间的接口
传输层位于低层和高层之间,起到从通信到应用间的桥梁作用。它通过补充完善通信子网服务质量的差异和不足,向其高层提供统一服务质量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传输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是利用网络层服务来实现的。不同的通信子网所提供的网络服务质量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服务质量主要是指差错率。因为无论何种网络,传输层都要向高层提供同样的服务,所以,如果通信子网的服务质量好,传输层所具有的功能好久可以相应的少,反之则多。
通信子网俺服务质量的不同可分为A、B、C三种类型。
传输层要在用户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和有效的端到端的服务,必须把一个目标用户进程和其他的用户进程区分开来,这是由传输地址来实现的。目标用户需要这样的说明:用户标识、传输实体、主机地址和网络号码。传输层定义一组传输地址,以供通信选用:
传输地址的构成有两种方法:
层次地址:该地址由一些列域组合而成,把他们从空间上分开。例如:地址=<国家><网络><主机><端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路径选择方便,建立新街口也比较方便,而且不受高位编码的制约。其缺点是进程移动不方便,因原地址在新机器上不能用,故而路径选择缺乏灵活性。
一个实例就是在因特网中用
平面地址空间:平面名称对于地理上或者任何其他层次方面都无特定关系的传输地址,可以一个号码当做单一系统内的地址。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地址是唯一的,而且同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传输服务有两大类: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和无连接的传输服务。无连接的传输服务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传输控制。而对于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的两个用户(或者进程)进行相互通信,一般需要经历三个过程: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释放连接。
传输服务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需要对连接进行管理,流量控制是连接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缓存是实行流量控制的必要措施。
服务在形式上是以一组原语来描述的。原语被用来控制服务提供者采取某些行动,或报告某同层实体已经采取的行动。在OSI参考模型中,服务原语划分为四种:
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是高层与底层协议之间的界面层。网络层用于控制通信子网的操作,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接口。网络层关系到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决定了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
网络层的内部构造指的是网络层内部是如何工作的。有两类构造通信子网的方法,即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方法。从通信子网内部操作的角度看,通常成连接位虚电路,类似于电话系统建立的物理电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法构造的通信子网称为虚电路通信子网。采用无连接方法构造的通信子网称为数据报通信子网。经数据报通信子网传送的是独立选路的分组,称为数据报,与普通的邮件类似。
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的第二层,它介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用于在相邻节点间建立数据链路,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使其能够有效、可靠的进行数据交换。本层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将不可靠的物理传输信道编程无差错的可靠的数据链路。将数据组成适合正确传输的帧的形式的数据单元,对网络层屏蔽物理层的特性和差异,是高层协议不必考虑物理传输介质的可靠性问题,进而把信道编程无差错的理想信道。
产生阻塞的主要原因有:
解决阻塞的方法有: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按照帧传送,当出现差错时候,可以只重传有差错的帧。为了接收方应能从到达的数据流中准确的区分出各个帧的边界,称为帧同步。帧同步又称为成帧。
计算机通信要求有极低的位差错率,为此,广泛采用编码技术来进行差错控制。一类是前向纠错,采用纠错码;一类是检错重发,采用检错码。
通信控制规程又称传输控制规程。他是为实现传输控制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则。数据通信的过程包括5个阶段:线路连接、确定发送关系、数据传输、传输结束、拆线。每个阶段中都有一定的规定。所以,在通信控制规程中涉及到数据编码、同步控制、差错控制、应答方式、传输控制步骤、通信方式和传输速率等内容。
数据链路层协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高举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HDLC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协议具有透明传输、可靠性高、传输效率高和灵活性强等特点。HDLC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操作模式、数据帧格式、帧类型等
通信站类型:HDLC协议允许有三种类型的通信站:主站、从站和复合站三类
链路结构:HDLC协议规定了两种链路结构:不平衡链路结构和平衡链路结构
数据响应方式:HDLC协议由三种数据响应方式
HDLC帧格式:帧是数据链路上传输的基本信息单位
比特 | 8 | 8 | 8 | 可变 | 16 | 8 |
---|---|---|---|---|---|---|
标志F | 地址A | 控制C | 信息I | 帧校验FCS | 标志F |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向下直接与物理介质连接。它是建立在通信媒体基础上,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
ISO对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做如下定义:物理层为建立、维持与拆除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位流传输的物理连接,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允许进行全双工或者半双工的二进制位流的传输。物理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比特,它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进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