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一Day34

《八佾篇》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地的长官求见孔子,他说:“但凡有君子到了我这里,我都是要见一见的。” 于是门人就安排他们见面了。此人见完孔子后,出来说道:“诸位,没必要困惑于眼前的困境啊!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是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啊!”

解读:这段话表明了孔子“感召”的力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也表明了孔子个人的影响力很大。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评论《韶乐》:“简直是尽善尽美。”评论《武乐》:“尽美了,但是却不能说尽善。”

解读:《韶》是歌颂舜的音乐,舜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圣人。孔子认为此乐是尽善尽美了。《武》是周武王的音乐,孔子认为《武》只是形式不错,内容并不完美,还可以再完善。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身为领导却对下级不宽容;出席有仪式的场合态度却很轻慢;亲临丧事,丝毫没有悲伤。这些人叫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解读:居上不宽:处于上级的位子上,待人却不宽厚。

为礼不敬:出席有某种仪式的场合,却没有尊敬的态度。

临丧不哀:亲临葬礼,却丝毫没有哀伤。

这三种情况都是孔子心目中的“反面典型”,是“不仁”的体现。“不仁”就是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和利益。归根结底,“礼”的背后,还是“仁”。我们要培养一颗柔软的、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有感知的心,而不是用一颗僵硬的、形式化的和官僚的心,随波逐流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一Day34)